假释可能会出现哪些法律后果?

题目
问答题
假释可能会出现哪些法律后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参考答案: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1、决策判断失误 ;2、利益集团的影响;3、决策信息不全;4、体制不健全。
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
•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
•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第2题:

简述假释的法律后果。


答案:
解析:
(1)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没有《刑法》第86条规定的情形,即没有再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3)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4)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第3题:

对监狱提请减刑、假释活动检察的内容不仅包括监狱提请减刑、假释罪犯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提请减刑、假释程序是否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还包括对依法应当减刑、假释的罪犯,监狱是否提请减刑、假释。()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什么是重婚?它具有哪些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领取结婚证或未领取结婚证但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 构成婚姻无效的原因。
其法律后果有:
①是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
②无过错方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诉讼。
③构成重婚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第5题:

简述假释的撤销事由及法律后果.


答案:
解析:
根据《刑法》第86条的规定,假释的撤销事由及法律后果是:
(1)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2)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3)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第6题:

下列不属于累犯的法律后果的是( )。

A.应当从重处罚
B.不得适用缓刑
C.不得适用假释
D.不得减刑

答案:D
解析:
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又犯被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A项正确,对累犯的处罚,我国法律规定,累犯应当在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B项正确,《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C项正确,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第7题:

下列对假释的考察及法律后果,表述正确的有(  ).
A.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只要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C.犯罪分子被假释后,离开自己的居所时,应当报经监督机关即公安机关的批准
D.犯罪分子被假释后,原判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继续执行


答案:D
解析:
解析:我国《刑法》第83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A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85条规定,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的考察,主要是考察其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是否具有《刑法》第86条规定的情形,即是否再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以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如果没有《刑法》第86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因此,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但如果再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则撤销假释,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B选项错误.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即公安机关的批准,C选项错误.犯罪分子被假释后,原判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继续执行.D选项正确.

第8题:

什么是假释?假释应当遵守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1)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
(2)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第一,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第二,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第三,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第四,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第9题:

假释与减刑的不同之处体现在(  )。
A.适用范围不同
B.可以适用的次数不同
C.法律后果不同
D.决定机关不同


答案:A,B,C
解析:
解析: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所以两者范围不同。假释只能宣告一次,而减刑不受次数限制。假释附有考验期,有被撤销的可能;减刑没有考验期,无论减刑后有何种情况发生,已减的刑期也不能恢复。所以A、B、C三项正确。减刑和假释的决定机关都是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所以决定机关相同,故D项有误。

第10题:

什么是假释?假释应当遵守哪些条件?假释的考验期限如何确定和计算?


正确答案: 所谓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的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①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死刑的犯罪分子。
②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能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执行刑期的限制,所谓特殊情况,指有国家政治、国妨、外资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③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所谓不致再危害社会,指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确有悔改表现,不致违法、重新犯罪的,或者是老年、身体有残疾,并丧失作案能力的。
④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运、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对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时,应当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根据刑法的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