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非形式逻辑与司法的正当性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
多选题
下列关于非形式逻辑与司法的正当性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适用法律中,非形式逻辑或者说实质推理追求的是法律判断结果的确定性

B

实质推理的确定性是由推理的形式有效性来决定的

C

实质推理的确定性是由“相同案件必须相同处理”这一法治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

D

适用法律中的非形式逻辑方法并不必然会损害司法公正

E

诉讼中必要的政治、社会或公共利益的考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法官的法律思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法律适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当性是指将法律决定建立在既存的一般性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并按照一定的方法适用法律规范

B.法律决定的正当性程度越高,人们有效地安排和计划自己的生活的可能性越大

C.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程度越高,人们安排和计划自己满意的生活的可能性越大

D.法的安定性原则一般高于合正义性


正确答案:ABC
[考点] 法律适用;正当性;可预测性;安定性
[答案及解析] ABC。A项是可预测性的定义,故错误。B项应当是可预测性,C项应当是正当性。D项是拉德布鲁赫公式的含义,是通常用来解决可预测性与正当性之间冲突的公式。(1)法的安定性原则高于合正义性;(2)当法律违反正义的程度已经达到无法忍受的状态,该法律就不再是法律,而不过是权力的运作而已;(3)如果立法者在立法时有意否定正义的核心原则——平等原则时,即符合第二项标准。

第2题:

下列关于法律与政治的一般关系的说法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法律与政治都受制约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

B.政治对法律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C.法律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

D.在政治和法律的关系中,法律处于主导地位


正确答案:D
法律和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但一般认为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法律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有关,反映并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意义上影响法律的内容或价值追求。 

第3题: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扶养的法律适用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B.扶养适用与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C.我国关于扶养的法律适用规范可适用于夫妻相互之问的扶养

D.扶养人的国籍可以被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内容之一


正确答案:ACD
本题考查我国对扶养的法律适用规定。
《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据此,A正确,B错误。另外,《民法通则解释》第189条对此作了进一步规定:“父母子女相互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扶养,应当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扶养人和被扶养人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均可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的关系。”因此,CD也是正确答案。

第4题:

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罪刑法定”是我国的一项法律原则
B.“合同当事人之间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约定管辖法院”是一条法律原则
C.当法律规则存在漏洞的时候,可以援用法律原则来进行填补
D.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优先于法律规则的司法适用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区别。在法律适用上,法律规则优先于法律原则。

第5题:

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更广
B.法律规则一般较具体,法律原则比较抽象
C.法律规则相互冲突时,法律原则可以成为解释法律规则的依据
D.法律规则是司法裁判的依据,法律原则不能直接在司法过程中适用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
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细胞,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提供基础或根源。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是: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法律原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中的;法律原则并非如此。在作用上,法律规则具有比法律原则更大强度的显示性特征。

第6题:

以下关于法律类推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法律类推是形式推理在法律适用中运用的另一种形式

B、法律类推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C、法律类推不完全符合形式逻辑,其正当性在于正义和政策方面的考虑

D、在民事案件中,法律类推难免存在并且具有很大意义


答案:ACD

第7题: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单纯”的法律论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仅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和一般形式逻辑推理加以论证
B.论证不充分,难以让人信服
C.多数情况下不影响司法的公正性
D.比较清晰明确,不容置疑

答案:B
解析:
A 项,根据最后一段“仅适用细节化的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B 项,根据最后一段“是最理想的,它清晰明确、难以质疑”可知,该论证可以让人信服,故表述与文意 相悖,当选; C 项,根据最后一段“几乎能最好、最有效地抵挡外部裁判异议”可知,该论证方式不受外界影响,故不 会影响司法的公正性,表述正确,排除; D 项,根据最后一段“是最理想的,它清晰明确、难以质疑”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第8题:

下列关于法律规范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的指引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来实现的

B.只有法律具有评价作用,而其他规范如道德规范等并不具有评价作用

C.法律制定之后并不能进行随意的适用和解释,不能超出国民的法律预测可能性

D.法律的教育作用只能是通过法律宣传来实现,执法和司法活动是具体适用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不具有教育作用


正确答案:AC

第9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的一项法律原则
B.“合同当事人之间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约定管辖法院”是一条法律原则
C.当法律规则存在漏洞的时候,可以援用法律原则来进行填补
D.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优先于法律规则的司法适用

答案:D
解析:
考查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区别。在法律适用上,法律规则优先于法律原则。

第10题:

关于法适用的一般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适用最直接的目标乃是获得一个具有可预测性和正当性的法律决定
B.具体而言,法律适用的步骤是首先选择和确定法律规范作为大前提,其次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作为小前提,最后推导出法律决定
C.外部证成保证的是推理前提的合理性、可靠性
D.在法律推理过程中,必然涉及法的价值判断

答案:B
解析:
法律人适用法律最直接的目标是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在法治社会,所谓合理的法律决定就是指具有可预测性(形式法治的要求)和正当性(实质法治的要求)的法律决定。可见,A 项正确。就整体来说,法的适用过程在形式上是逻辑三段论推理过程,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但具体而言,则是首先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作为小前提;其次选择和确定与案件事实相符合的法律规范,作为大前提;最后以整个法律体系的目的为标准,从两个前提中推导出法律决定。所以,B 项错误。外部证成保证的是推理前提的真实性;内部证成是从前提符合推理规则地推出结论,保证的是推理规则和结论的可靠性。C 项正确。法律具有语言依赖性,而语言一定具有模糊性,所以需要解释;只要有解释,就涉及到价值判断。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解释活动和价值判断,D 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