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正确认识淋证忌汗、忌补之说?


正确答案: 淋证的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说:“淋家不可发汗。”《丹溪心法·淋》说:“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盛。”验之临床实际,未必都是如此。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此并非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或因湿热郁于少阳所致,发汗解表,自非所宜。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有劫伤营阴之弊。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之剂。因淋家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外邪,亦容易化热,宜避免辛温之品。至于淋家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有所禁忌。

第2题: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暝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语出:()


正确答案:吴鞠通《温病条辩》

第3题:

淋证的治疗,古代医家有什么禁忌的说法

A.忌下

B.忌汗

C.忌补

D.忌温


正确答案:BC

第4题: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正确答案:心下悸;头眩;目闰动

第5题:

如何理解“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


正确答案:吴氏在此所谓忌汗主要是指辛温发汗法,他认为温病忌汗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温邪从口鼻而入,病初在手太阴肺,治宜辛凉清解,而辛温发汗无益;二因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则容易伤及心阳,而出现神明内乱、谵语癫狂、内闭外脱之变;三是因为汗为五液之一,发汗过多不但伤阳,而且也会伤阴。但此说并不绝对,因为一方面辛凉清解方药投之往往也有微微汗出之象,另一方面若表郁较重,或兼有阴湿为患者,往往需要加用少量辛温之品,以增强疏表透邪或温化之力。但临床必须注意不能过用辛温燥液之品,或发汗过多。

第6题: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无汗不可使用。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是吴鞠通针对哪一项温病初起的治疗禁忌而言()

  • A、风温
  • B、温热
  • C、伏暑
  • D、暑温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下列哪项为治感冒之忌()

  • A、热粥,热米汤
  • B、微汗出
  • C、饮食清淡
  • D、温被取汗
  • E、生冷油腻

正确答案:E

第9题:

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


正确答案:指温邪在卫分,以辛凉透达之剂,意在宣肺透解,使邪热外透,此时往往汗出热达,并非辛温发汗之意。

第10题:

如何理解“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正确答案:“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是指湿热病救阴不可用补血粘腻之品,因阴血难以速生,况且滋补阴血,易碍湿恋邪,使湿热之邪不易消解。而是用甘寒生津之品,速回其津液,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份生机。且要防止汗泄过多,勿使津液流失。“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指湿热病通阳不全在使用温通阳气的药物,更不在于温补阳气,而是宣展气机,淡渗利尿,迨至气机宣展,小便通利,湿浊外泄,阳气自无阻遏而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