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纯化工艺过程中各工段的目的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干扰素纯化工艺过程中各工段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反应工段的生产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对煤浆进料进行加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一定的压力温度下与供氢溶剂和氢气进行反应;
(2)冷却和分离反应器排放轻烃,氢经过高压膜分离回收;
(3)降低反应器生成物的压力,送至油浆分馏系统;
(4)将新氢和通过高压膜分离系统回收的氢气升压并送入系统。

第2题:

在冷轧轧制过程中,工艺冷却及润滑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冷却轧辊和带钢;
(2)起润滑作用,以减少轧制阻力,以便能够轧制出更薄的带钢;
(3)洗涤带钢表面;
(4)控制辊形;
(5)工序间防锈。

第3题:

重组人干扰素发酵工段的关键控制点是什么,如何实现最优化过程控制? 


正确答案: ①摇瓶培养:摇瓶培养:30℃,pH7.0,250rpm,16-20h;
②种子罐培养:接种:接入50L种子罐,接种量10%培养:30℃,pH7.0控制: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

第4题:

干扰素纯化工艺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基于蛋白质的电荷性除去杂质,准确控制缓冲液和上样液的pH及电导值,纯化干扰素。

第5题:

造粒工段工艺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陶土粉、石膏粉、纤维素、白碳黑及白乳胶混合均匀后,制造成为长柱状颗粒,经烘干后,制造出合格的素颗粒。

第6题:

在工艺流程的设置过程中,哪些工段工位需设置筛分,设置的目的,网孔的大小,筛分的物料如何处理,从什么工位掺入?


正确答案:加料前需设置筛分,因为10mm以下碎片吸料能力强,产生的湿团容易粘在筒壁上,1.5mm以下的碎末除尘或做薄片,3~6mm碎片在切丝后加入,以免切丝时重复造碎,6~10mm碎片在加料后续入。
加香前或后设置筛分,因为1.0mm以下碎烟末在烟支中起到填缝作用,不影响卷烟的体积,但影响卷烟密度、重量、吸阻和燃烧性应筛掉。在加香前设置影响加料精度,加香后设筛分吸料多,易形成湿团。具体设置位置视情况而定。切丝前设置筛分,因为6mm以下筛分绕过切丝加入,以免重复切,可以减少造碎,改善结构。

第7题:

浸渍工段工艺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将一定含量的涕灭威原药与一定量的素颗粒混合均匀、脱除溶剂、包衣后,制成合格的涕灭威颗粒剂。

第8题:

洗涤,筛选,氧脱工段的生产目的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筛选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除去浆料中的树皮、未煮透的木片、节子、金属等杂质; 
洗涤的目的是尽可能完全的把纸浆中的废液分离出来,以获得比较洁净的纸浆;
氧脱的目的是用氧气和碱将蒸煮后的浆料进一步的脱除木素,以生产出合适卡伯值的浆料供漂白应用。

第9题:

发酵过程中各工艺过程的具体操作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发酵原料的选择及预处理;
②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
③发酵设备选择及工艺条件控制;
④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⑤发酵废物的回收和利用。

第10题:

干扰素纯化工艺过程中各工段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溶解粗干扰素:配置缓冲液(超纯水,pH7.5磷酸缓冲液,0.45μm滤器和10ku超滤系统,百级层流下收集),冷却至2-10℃。在均浆器中完全溶解粗干扰素。
②等点沉淀与疏水层析:磷酸调节至pH5.0,沉淀杂蛋白,离心收集上清液(含有人干扰素)。用NaOH调节上清液pH7.0,并用5M NaCl调节溶液电导值180ms/cm,上样,进行疏水层析,利用干扰素的疏水性进行吸附。在2-10℃下,用0.025M磷酸缓冲液(pH7.0)+1.6M NaCl进行洗涤,除去非疏水性蛋白。用0.01M磷酸缓冲液(pH8.0)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干扰素。
或②等电点沉淀与盐析:磷酸调节pH4.5,调节电导值40 ms/cm,2-10℃静置过夜,除杂蛋白。1000ku超滤膜过滤,除去大蛋白。调整溶液pH8.0,10ku超滤膜,0.005M缓冲液。
③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0.01M磷酸缓冲液(pH8.0)平衡树脂,盐浓度线性梯度5~50ms/cm进行洗脱,2-10℃,配合SDS-PAGE收集干扰素峰。把目标馏分合并,调整溶液pH和电导值,10ku超滤膜,0.05M醋酸缓冲液(5.0)中透析。
④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用0.1M醋酸缓冲液(pH0.5)平衡树脂。上样,相同缓冲
液冲洗。盐浓度线性梯度5-50ms/cm进行洗脱,配合SDS-PAGE收集干扰素峰。合并馏分,10ku超滤膜系统。
⑤凝胶过滤层析:0.15M NaCl的0.01M磷酸缓冲液(pH7.0)清洗系统和树脂。上样,相同洗脱液进行洗脱。合并干扰素部分。
⑥无菌过滤分装:0.22μm膜过滤干扰素溶液,分装,-20℃以下的冰箱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