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呕吐的辨证及治疗。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呕吐的辨证及治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实证
(1)外邪犯胃发病急骤,突然呕吐,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兼见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治宜解表疏邪,和胃降逆。方用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欲甚,吐后反快,兼见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
(3)痰饮内停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晕心悸,兼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呕而肠鸣有声,苔白腻,脉滑。治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呕吐吞酸,嗳气频作,兼见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呕。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虚证
(1)脾胃虚寒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大便溏薄,时作时止,兼见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用理中丸或香砂六君子汤。
(2)胃阴不足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兼见呕量不多,或仅唾涎沫,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用麦门冬汤。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分析呕吐哕下利病篇中热性呕吐的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1)胃肠实热,大黄甘草汤;
(2)热郁少阳,小柴胡汤;
(3)热利兼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第2题:

谈谈吐酸的辨证及治疗。


正确答案:(1)热证泛吐酸水,时作时止,兼见心烦易怒,咽干口苦,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
(2)寒证泛吐酸水清稀,兼见脘闷纳呆,饮食不慎则益甚,胃脘喜暖喜按,四肢不温,疲倦无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弦。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吴茱萸汤。

第3题:

试述咳嗽的辨证要点


参考答案:(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应分清表本、主次、缓急。

第4题:

试述视瞻有色的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辨证治疗本病,主要可分为以下3型。
(1)水湿上犯:症见视物模糊,眼前出现有色阴影,视物变小或视物变形,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反光晕轮明显,中心凹反光减弱或消失,胸闷纳呆,呕恶,便溏;舌苔滑腻,脉濡或滑。治法:利水渗湿。四苓汤加减。
(2)痰湿化热:症见视物模糊,眼前棕黄色阴影,视物变小或变形,眼底可见黄斑水肿及黄白色渗出,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化痰,健脾利湿。三仁汤加减。
(3)肝肾不足:症见视物模糊,眼前有暗灰色阴影,视物变小或变形,黄斑部色素紊乱,少许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光减弱,兼头晕耳鸣,梦多滑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滋补肝肾,和血明目。四物五子丸加减。

第5题:

试述大头瘟的辨证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大头瘟的辨证首先当辨其邪毒郁结局部的证候,如头面肿胀的部位、肿胀的先后、肿核硬度等,以辨明风热外毒的轻重,邪毒蕴结经络的范围。其次辨明传变病机,本病初起多犯肺卫,继而以肺胃热毒壅盛为主要病机。大头瘟的治疗原则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主。初起邪犯肺卫,治宜疏风达邪,兼以解毒消肿;后期胃阴耗伤则当滋养胃阴。此外,可配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方药外敷,以增强内服药之功效。

第6题:

试述呕吐的辨证及治疗。


正确答案:实证
(1)外邪犯胃发病急骤,突然呕吐,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兼见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治宜解表疏邪,和胃降逆。方用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欲甚,吐后反快,兼见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
(3)痰饮内停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晕心悸,兼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呕而肠鸣有声,苔白腻,脉滑。治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呕吐吞酸,嗳气频作,兼见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呕。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虚证
(1)脾胃虚寒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大便溏薄,时作时止,兼见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用理中丸或香砂六君子汤。
(2)胃阴不足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兼见呕量不多,或仅唾涎沫,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用麦门冬汤。

第7题:

试述温病卫分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不适,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口干微渴、咳嗽及咽红肿痛。
(2)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舌边尖红。
(3)治则:辛凉解表。
(4)方剂:银翘散。

第8题:

试述骨折的三期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1)早期:骨折后1~2周,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端容易发生再移位,筋骨脉络可反复损伤,气血受损、血离经脉、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故而骨折早期以瘀血为主要病理表现,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①攻下逐瘀法。“留者攻之”,且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伤后瘀血停积者宜用此法,本法适用于早期蓄瘀见便秘腹胀、舌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常用方剂有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等。此类方药攻下峻猛,对老年体弱、失血过多、气血亏虚、妇女妊娠、产后、月经期间应禁用或慎用。②行气活血法。“结者散之”,对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及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可用此法,常用方剂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有复元活血汤等;行气为主的有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活血并重的有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等。③清热凉血法,包括清热解毒与凉血止血。因损伤引起的气血错经妄行、创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蕴结或壅聚成毒等证宜用本法,常用清热解毒方剂有加味犀角地黄汤、清心汤、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等。④补气摄血。严重创伤骨折常失血较多,多见气随血耗、气血俱损,故宜“散者收之”、“损者益之”,当补气摄血、益气统血,代表方剂为独参汤,常用于骨折创伤失血较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烦口渴、冷汗自出、神疲眩晕、脉细无力或芤、多为失血后气血虚衰、亡阴亡阳之危证。⑤开窍通关法。以治疗创伤后气血逆乱、气滞血瘀、瘀血攻心、神昏窍闭等危重症。分别采用清心开窍法、豁痰开窍法、辟秽开窍法等治法,常用方剂有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玉枢丹、行军散等。
(2)中期:指伤后3~4周,骨折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一般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断端亦初步稳定,原始骨痂已逐步形成。虽有瘀血,但攻下又恐伤正气,故以接骨续筋为主。①和营止痛法。此法具有调和营血、理气止痛、祛瘀生新之功用,适用于骨折中期仍有瘀滞、气滞、肿痛未尽,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常用方剂有和营止痛汤、定痛活血汤、七厘散、正骨紫金丹。②接骨续筋法。此法用于骨折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血未去者。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③舒筋活络法。本法主要是使用活血药与祛风通络药,并加理气药以宣通气血、消除凝滞、舒筋通络,适用于骨折中期见血气未畅、筋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常用方剂有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蠲痹汤等。
(3)后期:骨折1个月以后(即修复后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长,骨折断端也较稳定,为使脏腑气血趋于平和,促进骨折部骨痂的不断生长改建,故后期治疗以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①补气养血法。本法是使用补气养血药物,使气血旺盛而濡养筋骨,无论是外伤筋骨还是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不能经常活动,日久致气血亏损,皆宜采用补气养血法。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者,以四君子汤类补气;血虚为主者,以补血为主,方以四物汤为代表;气血俱虚者,宜八珍汤、归脾汤等气血双补。②健脾益胃法。损伤日久、耗伤正气、益补脾胃、化生气血,常用方为归脾汤等。③补益肝肾法。肝主筋、肾主骨且肝肾同源,补肝肾可壮筋骨,常用补肾壮筋汤、左归丸等。④温经通络法。本法使用温热的祛风、散寒、除湿药物,佐以调和营卫或补益肝肾之药,以祛除留注于骨节经络的风寒湿邪。适用于骨折后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经络、骨节,留而成痹者,常用方为麻桂温经汤、乌头汤等。

第9题:

结合原文试述《呕吐哕下利病篇》中热性呕吐的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热性呕吐的辨证治疗包括:
①胃肠实热,大黄甘草汤,原文第17条。
②热郁少阳,小柴胡汤,原文第15条。
③热利兼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原文第11条。

第10题:

试述肾病辨证常见证型及辩证要点。


正确答案:肾病在妇科临床上主要是虚证表现,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等证型。肾虚证必有“头晕耳鸣,腰痠腿软”的证候,其肾气虚者常兼小便频数,精神不振,舌淡苔薄,脉沉细;肾阴虚者常兼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脉细数;肾阳虚者常兼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或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