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气管移位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气管移位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粪便潜血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取联苯胺少许,溶解在2ml冰醋酸中,加3%过氧化氢溶液2-3ml混合即配成试剂,用一牙签在粪便的不同部分,取一绿豆大小的粪便,分别排列在1-2张洁净的载玻片上,于小粪块上各加试剂一滴,60秒内观察结束.无潜血的粪便不呈现色反应,呈现蓝色反应者为阳性临床意义,对于出血性胃肠疾病.如出血性胃肠炎,胃肠溃疡及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第2题:

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腹股沟管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存在的由外上斜向内下的潜在性裂隙,长4~5cm,内有精索或子宫网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两口、四壁: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腹和腹内斜肌下部肌束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的内侧半,内口称为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是腹横筋膜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出口结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又称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环行结构。腹股沟管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脏器可经深环突入腹股沟管,形成腹股沟斜疝。严重时疝内容物可经皮下环突出降入阴囊或大阴唇。

第3题:

简述创伤的致伤因子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创伤的主要致伤因子如下。①机械因子:如钝器击打、重力挤压、过度牵拉、锐器切割及火器射击等;②物理因子:如高温、冷冻、电流、放射线、超声波、激光及核元素等作用;③化学因子:如酸、碱、毒气等作用;④生物因子:如兽和蛇咬、虫蜇等。不同原因所致损伤,性质不同,了解各种致伤因子的特点,有助于对创伤的诊断和处理。另外,致伤因子的强烈程度、作用时间和部位及受伤时的姿势、体位和衣服的厚薄等均与创伤的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全面了解致伤因子,有助于对创伤的正确估计和处理。

第4题:

简述气管移位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检查时让病人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医师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根据气管的偏移方向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如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第5题:

试列举衣原体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直接涂片染色法:阳性者结合临床可初步诊断,仅适用于新生儿眼结膜炎刮片检查;(2)细胞培养法:有尿道炎症状,再加上衣原体分离培养阳性者,可确诊;(3)衣原体抗原检测法:阳性结果结合临床可确定沙眼衣原体感染,阴性时不能完全排除,可用细胞培养法确定;(4)免疫荧光法:阳性结果可确诊。

第6题:

简述瘘管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瘘管试验是检查是否存在迷路瘘管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检查时将鼓气耳镜置于外耳道内,不留缝隙,向外耳道内交替加压、减压,同时观察受试者的眼球运动及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询问有无眩晕感。当骨迷路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瘘管时可出现眼球偏斜或眼震,伴眩晕感,为瘘管试验阳性;无任何反应为阴性;仅有眩晕感,而无眼球偏斜或眼震者为弱阳性。瘘管试验阳性可确立诊断,瘘管试验阴性不能排除瘘管存在的可能性,应结合临床其他症状、体征综合考虑。

第7题:

简述桥粒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桥粒本身即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加上相邻细胞间由张力细丝构成的连续结构网,使得细胞间连接更为牢固。桥粒结构的破坏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互相分离,临床上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

第8题:

简述颅底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颅底结构有其特点并具有相关临床意义:①颅底各部的骨质厚薄不一,由前向后逐渐增厚,颅前窝最薄,颅后窝最厚,骨质较薄的部位在外伤时易骨折;②颅底的孔、裂、管是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而某些骨内部又形成空腔性结构,如鼻旁窦、鼓室等,这些部位都是颅底本身的薄弱点,不但外伤时容易骨折,而且常伴有脑神经和血管损伤;③颅底与颅外的一些结构不但关系密切,而且紧相连接,如翼腭窝、咽旁间隙、眼眶等,这些部位的病变,如炎症、肿瘤等,可蔓延入脑。相反,颅内病变也可引起其中某些部位的症状;④颅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外血肿,相反因脑膜同时损伤,却可引起脑脊液外漏。

第9题:

简述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脑脊液中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恒定的在病理情况下因疾病种类不同,细胞数量变化很大,所以细胞计数和分类在疾病的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为<10个/μL。儿童较成人稍高。多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11~30个/μL时为轻度增高,31~100个/μL时,为中度增高;200~500个/μL为高度增高;500~1000/μL为剧烈增高,最高可达>10000/μL。白细胞10个/μL以上应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数剧烈增加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少或中度增加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量的变化在治疗中可作为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细胞数减少是临床好转的标志。正常脑脊液中可偶见白细胞,一般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软脑膜、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和脉络膜细胞。病理情况下有:(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粒细胞和浆细胞并存。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检出隐球菌。(2)脑血管病:脑出血可见大量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第3天可出现吞噬细胞,第5天后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淋巴细胞多见,可找到白血病细胞或肿瘤细胞。(4)脑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可见寄生虫卵、原虫多形体、旋毛虫幼虫等。(5)红斑狼疮:有时在脑脊液中可检出红斑狼疮细胞。

第10题:

简述真菌直接涂片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真菌直接涂片检查的方法:
(1)用经火焰消毒(或用5%石炭酸溶液浸泡消毒)的镊子或钝性小刀,取患者皮损处毛发、皮屑、甲屑等标本置玻片上。
(2)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待标本溶液透明后待检。
(3)置显微镜下检查,镜下见菌丝或孢子或芽生孢子为阳性。
真菌直接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直接涂片检查是皮肤真菌病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镜检阳性可确定真菌感染存在,镜检阴性但临床不能排除者可进一步做真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