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发生的机理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痛经发生的机理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三痛”是指什么?其发生的机理是什么?


答案:“三痛”是:出血热发热期全身中毒症状的临床表现之一,头痛、腰痛、眼眶痛。
发病机理:①头痛为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②腰痛与肾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及腹膜后水肿有关;③眼眶痛是眼周围组织水肿所致。

第2题:

汽油机发生爆燃时有何外部特征?产生爆燃的机理是什么?影响爆燃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A、爆震的外部特征:气缸内发出特别尖锐的金属敲击声,亦称为敲缸。严重时会产生冷却水过热。功率下降,油耗上升。排放污染增加(主要是排气冒黑烟)。
B、爆震产生的原因:远端混合气在火焰前锋尚未到达,受已燃气体的高温辐射和压缩作用,未燃混合气的温度达到其自燃温度而着火燃烧(多点燃烧)。这种燃烧的速度极快,几乎是爆炸。
C、爆震的影响因素:
①燃料的品质:辛烷值高的燃料抗爆震能力强。
②末端混合气的温度:末端混合气的温度高,爆震倾向大。气缸盖、活塞采用轻金属材料,由于其导热性好,末端混合气的温度低,爆震倾向小,可提高压缩比0.4~0.7单位。
③火焰传播时间:缩短火焰传播时间,有利于避免爆震。气缸直径加大,爆震倾向增加。

第3题:

尿素合成反应机理是什么?控制步骤是什么?


参考答案:尿素生产机理是:氨和二氧化碳在液相中发生合成反应。
方程式为:2NH3+CO2=NH4COONH2(1)NH4COONH2==CO(NH2)2+H2O(2)
第一步是快速放热反应,易达化学平衡其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很高;第二步甲铵脱水生成尿素反应速度慢且必须在液相中进行,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较低,是尿素合成的控制步骤。

第4题:

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是什么?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症状:寒战、高热、出汗退热3个连续阶段。 机理:由红细胞内体的裂殖增殖体所致,当经过几代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后,血中原虫幂毒达到发热阈值。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重提的功能or结构蛋白质、变形的血红蛋白and红细胞碎片等进入血液,其中一部分被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进入发作间歇阶段。由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是发作的基础,因此发作具有周期性,此周期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一致。

第5题:

何谓恶阻?发生恶阻的主要机理是什么?恶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主要机理: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治疗原则: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并宜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

第6题:

透平式压缩机发生喘振引起振动的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当压缩机流量小到足够小时,压速压缩机出口压力突然下降,
2.管网汽流倒回压缩机,
3.管网压力下降到低于压缩机出口压力时,
4.压缩机又开始向管网供气,如此周而复始,
5.使压缩机的流量和出口压力周期性的大幅波动形成喘振,引起压缩机强烈振动。

第7题:

痛经发生的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第8题:

气体混相驱的机理是什么?


本题答案:气体混相驱的机理是利用注入气体能与原油达到混相的特性,使注入流体与原油之间的界面消失,即界面张力降低至零,从而驱替出油藏的残余油。

第9题:

溺死的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溺死的主要机理是:
(1)溺液堵塞呼吸道;
(2)溺液进血循环,发生电台性紊乱;
(3)冷刺激引起贲门痉挛而窒息;
(4)溺液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跳骤停。

第10题:

休克晚期发生DIC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休克晚期毛细血管内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凝物质释放、血液呈高凝状态,因而在各器官毛细血管内形成小血栓,出现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