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血浆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什么叫血浆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叫半衰期?


正确答案:半衰期: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长,说明衰变的越慢;反之越快。半衰期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征参数,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有不同的半衰期。

第2题:

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的正常值:420~720ml/min。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临床意义:①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畸形和肾梗塞等大多表现为ERPF降低。肾静脉栓塞时,ERPF下降明显;动脉硬化型肾动脉狭窄常为双侧性ERPF降低,但两侧下降程度不一定相等;阻塞性肾疾病与阻塞程度有明显的关系,ERPF可以降低或正常,甚至也可出现受损肾的ERPF反而升高,若完全阻塞时ERPF可降低至零。②肾功能状态的判断,急性肾盂肾炎常表现为单侧受损,受损肾ERPF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为双侧性,疾病早期肾脏肿大并伴肾脏水肿,ERPF可能升高,以后可能正常或降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除肾小球受损外,常伴有肾小管损害,此时ERPF明显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出现广泛纤维化,ERPF常明显下降。③移植肾的监测,肾移植前1天测ERPF作为基准,术后每周测1~2次,手术6周后,可每年测1~2次;移植肾存活良好,肾ERPF较术前应明显上升;急性排斥反应时,ERPF明显降低;慢性排斥反应为低水平ERPF值。

第3题:

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第4题:

什么叫冷却?什么叫冷凝?两者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冷却就是降低某物质的温度,而冷凝则是将气体冷却成液体,或将固体冷却成固体,在此过程中无温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冷却有温度的变化,但无相的变化,而冷凝有相的变化,无温度的变化。

第5题:

什么叫阴离子间隙?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量的差值即AG=UA-UC。近年来,它被认为在判断酸碱平衡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可以区分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②AG>16提示可能有代谢性酸中毒,AG>30则肯定有代酸性酸中毒;③AG对诊断某些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有重要价值。

第6题:

什么叫阴离子间隙?其正常值为多少?在评价酸碱平衡方面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清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减去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AG的正常平均值为12mEq/L,波动范围是(12±2)mEq/L。AG是近年来提出的评价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AG的测定对区分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和诊断某些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有重要意义。

第7题:

什么叫细胞凋亡?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细胞凋亡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是与坏死不同的另一种细胞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对确保机体正常发育、生长以及维持体内环境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凋亡失调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如凋亡不足可导致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凋亡过度与老年性痴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发病有关。

第8题:

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有()、()、()、()。


正确答案:可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可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间

第9题: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如何确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凝血酶原时间:男性11~13.7秒,女性11~14.3秒,男、女平均为12±1秒。应测正常对照值,待测标本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比率(prothrombinrate,PTR):即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为0.82~1.15(1.00±0.05)。
(3)国际正常化比值(intermtionalnormalized|ratio,INR):依ISI不同而异。
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减低。
②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
(2)PT缩短:见于先天性FV增多、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性骨髓瘤等。
(3)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中国人以INR为2.0~3.0为宜。

第10题:

移动性浊音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提示有腹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