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牙颌的解剖标志有哪些?其各自生理特点和修复意义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有哪些?其各自生理特点和修复意义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答案:
解析:
牙列缺失患者的上下颌称为无牙颌。制作全口义齿与无牙颌的解剖标志有密切关系。
1.上颌的解剖标志
(1)上颌牙槽嵴:呈弓背状,为全口义齿修复的基础。覆盖的黏膜表层为高度角化的鳞状上皮,黏膜下层与骨膜紧密相连,故能承担较大的咀嚼压力。
(2)上唇系带:位于上牙槽嵴唇侧中间部位的线性黏膜皱襞,其活动度大,义齿在该部位应形成切迹以免影响义齿的固位。
(3)上颊系带:位于上颌前磨牙区的颊侧黏膜皱襞,数目不定,义齿基托边缘在此处也应尽量形成切迹。
(4)颧突:位于上颌第一磨牙颊侧根部的骨突,黏膜较薄,与之相应的基托应作缓冲,否则会出现压痛或使义齿以此为支点前后翘动。
(5)上颌结节: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颊侧多有明显倒凹,与颊黏膜之间形成颊间隙。此区对义齿的固位有重要意义,基托要在此做充分伸展。
(6)翼上颌切迹:其在上颌结节之后,为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后缘之间的骨间隙,表面有黏膜覆盖形成软组织凹陷,是上颌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
(7)切牙乳突:位于上颌腭中缝的前端、上颌中切牙腭侧的梨形、软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突起,其下有神经及血管通过,此处应做缓冲。
切牙乳突与上颌中切牙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因此切牙乳突是排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切牙乳突中点至上颌中切牙唇面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内。
(8)腭皱:位于上颌腭侧前部腭中缝的两侧,为不规则的波浪形组织横嵴,有辅助发音的作用。
(9)上颌硬区(上颌隆突):位于上颌的中央部,黏膜较薄,义齿在此应尽量缓冲。
(10)腭小凹:位于上腭中缝后部的两侧,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多为2个,左右各一个。上颌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
(11)颤动线:位于软硬腭交界部位的软腭上。颤动线分为前颤动线和后颤动线,前颤动线在硬腭和软腭的连接区,后颤动线在软腭腱膜和软腭肌的连接区。前后颤动线之间称为后堤区,此区宽2~12mm,有一定的弹性,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于此区形成后堤,使边缘封闭更好,有利于固位。
2.下颌的解剖标志
(1)下颌牙槽嵴:呈马蹄状,覆盖黏膜同上颌牙槽嵴,能承担较大压力。
(2)下颌唇系带:位于下牙槽嵴唇侧中间部位,义齿在此处应形成切迹。
(3)颊侧翼缘区:又称为颊棚区,位于下颌颊系带与嚼肌下段前缘之间。此区面积较大,骨质致密。义齿基托在此区内可有较大范围的伸展,可承担较大的力,有支持作用,并有稳定作用。
(4)远中颊角区:位于颊侧翼缘区之后,受嚼肌活动的影响,义齿基托在此不能过多伸展,否则易造成疼痛或义齿脱位。
(5)磨牙后垫:位于下颌最后磨牙牙槽嵴远端的黏膜软垫。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止于磨牙后垫的前1/3~1/2处。
磨牙后垫稳定,很少吸收,因此可作为指导排牙的标志:从垂直向看,磨牙后垫可决定下颌平面的位置,下颌第一磨牙的平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从前后向看,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的前缘;从颊舌向看,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6)舌系带:位于口底中线部,动度较大,基托边缘在此应形成切迹。
(7)舌下腺:位于舌系带的两侧。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而上下活动,基托边缘不应妨碍下颌舌骨肌的升降,否则将影响义齿固位。
(8)下颌硬区(下颌隆突):位于双尖牙根部舌侧,向舌侧凸起,个体差异较大,此处黏膜较薄,组织面应在此做适当缓冲。
(9)下颌舌骨嵴:位于下颌舌面后部,从第三磨牙斜向前至双尖牙区,黏膜较薄,其下方常有不同程度的倒凹,基托在此应做适当缓冲。
(10)舌侧翼缘区:是下颌全口义齿舌侧基托接触部位的解剖标志,从前向后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基托应有足够的伸展。

第2题:

应急训练和演习类型有哪些,并简述其各自的特点及其局限是什么?
训练和演习类型:定向训练,桌上训练,功能训练,全范围训练
定向训练:目的是让人员熟悉新计划和程序,由主要人员对计划初步讲解。
特点:在新计划首次实施或重大修订或关键人员更换时使用;现实性不强;首次训练应设计全体应急人员及政府和社区组织;修订或变更时只有涉及人员接受训练;两周准备时间;足够大空间的训练室或会议室;要求准备显示材料。
桌上训练:目的在于评价计划和程序,建立解决问题和组织间协调的技巧,评价新危险的影响和计划运作并协助培训。
特点:无压力和时间限制,制订一个桌上训练约1个月,需要有足够容纳所有参加人和模拟材料的场地,专用显示材料和应急反应设备,所有参与人员应经过最初培训,完成预定任务和定向训练,政府、社区和互助组织也应参与桌上训练。
桌上训练还包括使用交谈形式的模拟事故:人员利用应急计划中的程序,讨论解决办法和对事故的反应,通过引入模拟事件是一系列信息或问题产生一定程度的现实感。
功能训练:测试和评价反应组织的单个计划要素部分。可以强化现有程序功能、测试人员设备的效能和评价培训效果。
特点:可以创造出最高的真实性,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以准备必要的模拟材料和计划,要求参加人员在参加训练前接受过桌上训练。
全范围训练:提供对整个应急反应系统的测试,包括应急计划的所有要素,特别是与政府、社区和互助组织之间协调的领域。
特点:对训练者有更大的压力,要求有更长的时间,需要约六个月的时间,要求富有经验的计划人员和所有有关组织的代表参加,同时在确定训练场景和计划安排过程中要考虑到其他组织的要求。
定向训练——局限于最初实施、重大修订或关键人员变动之后对计划的审查。
桌上训练——最易使用,目的限于解决出现的问题、不同组织之间的协调和领导技能。
功能训练——技能培训、设备充分性或程度测试时使用,具有高度真实性,限制参加组织人员和操作的数目,资源数量少。
全范围训练——成本和准备时间较长,只限于一年一次,测试多组织、多机构相互协调的情况。

第3题:

管网测压的方式有哪些?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测压的主要方式有:手工量测、自动水压记录仪和远传测压系统。
手工测量使用瞬时记录普通压力表,主要性能为适用于瞬时测压自动记录压力表的性能要求为自动记录压力表用于24h连续测压远传测压系统将测压点的水压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及时和连续地传至调度中心。

第4题:

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其各自的分类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经济分析理论中,常常将全部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划分为两大部类、两大领域或各种经济类型。
两大生产部类的分类标志是产品的基本经济用途;两大生产领域的分类标志是生产活动的产品形态及其他有关特征;各种经济类型的分类标志是依据经济类型或资产归属。

第5题:

点火参数有哪些?各自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点火温度,保证表面熔化;
(2)点火时间,保证表面料层完成渣化反应所需的热量;
(3)点火热量,保证补充表面烧结所需的热量;
(4)点火真空度,决定火焰深入料面的深度。

第6题:

早期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其基本教义和意义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佛教创立背景:
佛教兴起于印度列国时代的早期。当时,由于列国之间战争频繁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这种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便是出现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纷纷兴起的各种思潮一般都具有反对婆罗门的倾向。佛教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前486年),他生于释迦国,后被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隐修者)或佛陀,传说他是伽毗罗卫城净饭王的太子,他29岁出家.,修行7年,传教40多年,他死后,佛教继续传播,终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四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说明人生多苦,宣扬所谓八苦,即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集谛”说明产生苦的原因在于有欲爱(渴望),包括对欢乐之欲爱、长生之欲爱、权力之欲爱。有欲爱便有行动,有行动便造了业,造了业便造了今后的因,于是因果不断,生死轮回不已。“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在于消灭苦,认为灭苦的关键在于消灭欲望,以达到所谓“不生不灭”的绝对宁静的“涅槃”境地。“道谛,,说明佛教修道的主张和途径,包括正见(信仰正)、正思维(决心正)、正语、正业(行为正)、正命(生活正)、正精进(努力正)、正念(思念正)、正定(精神集中、禅定正)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理论上理解佛教宣扬的教义,另一方面,从静坐中体验佛教所宣扬的境界。此外,佛教还宣扬“众生平等”说。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虽然在轮回转世说上与婆罗门教相近,但它不承认婆罗门教的神能主宰人的命运,不承认婆罗门的经典、祭司和祭祀有拯救人的作用,从而否定了婆罗门教和婆罗门种姓的权威,因此佛教成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重要派别。然而早期佛教从人生多苦入手,给处于苦难、动荡不安环境的人们,提出一种唯心地解决苦难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修道去追求幻想的幸福。这对于广大的被压迫群众来说,就是要他们安于现状,断绝一切欲望,循规蹈矩,脱离现实,不去反抗奴隶主的剥削与压迫。因此,早期佛教与其他宗教一样,也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精神武器。由于佛教教义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奴隶主有利,因此佛教的主要支持者是刹帝利和吠舍中的富人,他们大量捐款、赠园,使得佛教迅速传播。

第7题:

政府采购的对象有哪些?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政府采购的对象有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装修、拆除、修缮等。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

第8题: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有哪些?其各自生理特点和修复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牙槽嵴是天然牙列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口腔前庭有1.唇系带随唇肌的运动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全口义齿的唇侧基托在此区应的切迹,以免妨碍系带的运动而影响义齿固位。2.颊系带动度比唇系带小,但也应做相应的切迹。3.颧突相应的基托边缘应做缓冲,否则会出现压痛或使义齿以此为支点前后翘动。4.上颌结节与颊粘膜之间形成颊间隙,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应充满在此间隙内。5.颊侧翼缘区为义齿基托的伸展提供较大范围,可承受较大的力,起支持作用,并有稳定义齿的作用。6.远中颊角区受咬肌前缘活动的限制,义齿基托边缘不能较多伸展,否则会引起疼痛,咬肌活动时会使义齿松动。三、口腔本部有1.切牙乳突的相应的组织面义齿基托需适当缓冲,以免压迫产生疼痛。2.腭皱有辅肋发音的作用。3.上颌硬区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防产生压痛,并可防止由此而产生的义齿左右翘动或折裂。4.腭小凹后2mm处为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5.颤动线分为前后两条,其间区为后堤区,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与此区相应的部位可形成后堤,能起到边缘封闭的作用。6.腭穹隆可以承受咀嚼压力。7.翼上颌切迹为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8.舌系带相应的舌侧基托应形成切迹,以免影响舌的活动。9.舌下腺处的义齿基托边缘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10.下颌隆突相应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11.P切迹处的基托边缘应有相应的切迹。12.下颌舌骨嵴处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免产生压痛。13.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基托应有足够的伸展。14.磨牙后垫可作为指导排列人工牙的标志,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二分之一或全部。

第9题:

政府采购的当事人有哪些?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政府采购当事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供应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集中采购机构为采购代理机构。集中采购机构是非营利事业法人,根据采购人的委托办理采购事宜。

第10题:

简述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正确答案: 牙列缺失患者的上下颌称为无牙颌。制作全口义齿与无牙颌的解剖标志有密切关系。
1.上颌的解剖标志
(1)上颌牙槽嵴:呈弓背状,为全口义齿修复的基础。覆盖的黏膜表层为高度角化的鳞状上皮,黏膜下层与骨膜紧密相连,故能承担较大的咀嚼压力。
(2)上唇系带:位于上牙槽嵴唇侧中间部位的线性黏膜皱襞,其活动度大,义齿在该部位应形成切迹以免影响义齿的固位。
(3)上颊系带:位于上颌前磨牙区的颊侧黏膜皱襞,数目不定,义齿基托边缘在此处也应尽量形成切迹。
(4)颧突:位于上颌第一磨牙颊侧根部的骨突,黏膜较薄,与之相应的基托应作缓冲,否则会出现压痛或使义齿以此为支点前后翘动。
(5)上颌结节: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颊侧多有明显倒凹,与颊黏膜之间形成颊间隙。此区对义齿的固位有重要意义,基托要在此做充分伸展。
(6)翼上颌切迹:其在上颌结节之后,为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后缘之间的骨间隙,表面有黏膜覆盖形成软组织凹陷,是上颌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
(7)切牙乳突:位于上颌腭中缝的前端、上颌中切牙腭侧的梨形、软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突起,其下有神经及血管通过,此处应做缓冲。
切牙乳突与上颌中切牙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因此切牙乳突是排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切牙乳突中点至上颌中切牙唇面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内。
(8)腭皱:位于上颌腭侧前部腭中缝的两侧,为不规则的波浪形组织横嵴,有辅助发音的作用。
(9)上颌硬区(上颌隆突):位于上颌的中央部,黏膜较薄,义齿在此应尽量缓冲。
(10)腭小凹:位于上腭中缝后部的两侧,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多为2个,左右各一个。上颌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
(11)颤动线:位于软硬腭交界部位的软腭上。颤动线分为前颤动线和后颤动线,前颤动线在硬腭和软腭的连接区,后颤动线在软腭腱膜和软腭肌的连接区。前后颤动线之间称为后堤区,此区宽2~12mm,有一定的弹性,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于此区形成后堤,使边缘封闭更好,有利于固位。
2.下颌的解剖标志
(1)下颌牙槽嵴:呈马蹄状,覆盖黏膜同上颌牙槽嵴,能承担较大压力。
(2)下颌唇系带:位于下牙槽嵴唇侧中间部位,义齿在此处应形成切迹。
(3)颊侧翼缘区:又称为颊棚区,位于下颌颊系带与嚼肌下段前缘之间。此区面积较大,骨质致密。义齿基托在此区内可有较大范围的伸展,可承担较大的力,有支持作用,并有稳定作用。
(4)远中颊角区:位于颊侧翼缘区之后,受嚼肌活动的影响,义齿基托在此不能过多伸展,否则易造成疼痛或义齿脱位。
(5)磨牙后垫:位于下颌最后磨牙牙槽嵴远端的黏膜软垫。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止于磨牙后垫的前1/3~1/2处。
磨牙后垫稳定,很少吸收,因此可作为指导排牙的标志:从垂直向看,磨牙后垫可决定下颌平面的位置,下颌第一磨牙的平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从前后向看,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的前缘;从颊舌向看,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6)舌系带:位于口底中线部,动度较大,基托边缘在此应形成切迹。
(7)舌下腺:位于舌系带的两侧。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而上下活动,基托边缘不应妨碍下颌舌骨肌的升降,否则将影响义齿固位。
(8)下颌硬区(下颌隆突):位于双尖牙根部舌侧,向舌侧凸起,个体差异较大,此处黏膜较薄,组织面应在此做适当缓冲。
(9)下颌舌骨嵴:位于下颌舌面后部,从第三磨牙斜向前至双尖牙区,黏膜较薄,其下方常有不同程度的倒凹,基托在此应做适当缓冲。
(10)舌侧翼缘区:是下颌全口义齿舌侧基托接触部位的解剖标志,从前向后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基托应有足够的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