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3~4条护理教学原则,并指出其应用要求。

题目
问答题
列举3~4条护理教学原则,并指出其应用要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应用要求:
①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科学知识的教育力量;
②结合护理学科的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④研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同步;
②注重各门课程和各种教学活动的整体化效应;
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能力结构。
(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以理论为主导,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②通过实践性教学,强化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③根据学生特点,确定理论联系实际的量与度。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
②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注意护理知识的规律性;
②注意教学方法;
③根据护理学科的教学形式、教学阶段和教学对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教学内容应反映护理学和相关学科的新成果;
②结合教学进行科研方法、态度和伦理道德的教育;
③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指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③注重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八)直观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直观手段;
②遵循人类的感知规律;
③直观手段的运用与教师语言讲解相结合。
(九)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③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
(十)巩固性与质效统一的原则:应用要求是:
①确保教学质量;
②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③追求教学质效的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护理教学中应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

A.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导

B.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C.因材施教

D.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E.以理论为主导


参考答案:E

第2题: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各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


参考答案:(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人类社会认识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客
观规律、符合人际交往的客观规律。
(2)思想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全体儿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幼儿园的德育活动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3)目标性原则: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活动称不上教育活动,因为教育本身就含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特征。
(4)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即把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看作是一个把教育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建构的过程。
(5)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就是要让儿童在主动和真实的活动中,通过感知、操作、体验、交流来进行学习的。

第3题:

下列不属于护理教学目标编制要求的是()

A、与总体目标相结合

B、符合教学心理学原则

C、具有可行性

D、利于识记、理解和应用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1][简答题]
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


[问题2][简答题]
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3][简答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模型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学生讨论)
师:(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1.出示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你想怎么算?
提示学生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算更加简便。
两个因数末位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位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上几个0。"
(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3.出示问题例题
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有0)应该注意什么?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完成课后练习
2.独立完成,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练习过程中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重点,加深印象,感受学习知识的过程。

第5题:

材料:

问题:
(1)请写出环节1的导人类型与设计意图,简述导人应用的原则与要求。
(2)请写出该教学设计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指出该教学设计中,哪些环节能突出教学重点


答案:
解析:
(1)环节1中的导人类型为悬念导入。 设计意图:设计“小魔术”来导入新课,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
导入应用的原则与要求:①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②导入要具有关联性;③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2)教学重点:①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②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①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环节l、2、3突出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及控制变量”,环节3和环节4突出教学重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第6题:

在护理教学中应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

A.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C.因材施教

D.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E.以理论为主导


参考答案:A

第7题:

列举几种美术教学方法,并且说明其作用?【教学实施】


答案:
解析:
教学方法:
示范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地思维,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讨论法——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可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作能力。
情境法——再现视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比较法——对比分析中,更容易的掌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指导法——学生发生角色的转变,在一种新的角色体验活动中,增加对一些事实、规则或情感、情绪的认识,并以此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和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第8题:

请说明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并指出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

第9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和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初步培养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出示例题情景
图片: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l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l06千米。
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二)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出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设计理由: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质疑与小结
(一)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二)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1.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2.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三)反馈第(2)题:重点围统竖式的简便写法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 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尝试完成课后练习
(二)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和方法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四、小结
(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二)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 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几百科全书,付了l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 5套呢 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设计理由: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延伸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打好基础。)

第10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和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初步培养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出示例题情景:
图片: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二)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出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设计理由: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质疑与小结
(一)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二)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1、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2、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三)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尝试完成课后练习
(二)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和方法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四、全课小结
(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二)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设计理由: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延伸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