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黄芩的性味、功效、应用。

题目
问答题
试述黄芩的性味、功效、应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升阳透疹功效的是

A.黄芩

B.半夏

C.防己

D.五味子

E.葛根


参考答案:E

第2题:

简述黄芩、黄连、黄柏的性味、功效的异同。


正确答案: 黄芩、黄连、黄柏药性均味苦寒,但黄连苦寒之性最强。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黄柏偏泻下焦相火,能除骨蒸。

第3题:

试述大黄的功效、应用与使用注意。


参考答案: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应用: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使用注意: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

第4题:

简述六味地黄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和应用。


正确答案: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潮热盗汗,腰膝痿软无力,耳鼻四肢温热,舌燥喉痛,滑精早泄,粪干尿少,舌红苔少,脉细数。
应用:本方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凡肝肾阴虚不足诸证,如慢性肾炎、肺结核、骨软症、贫血、消瘦、子宫内膜炎、周期性眼炎、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应用。本方由纯阴药物组成,凡气虚脾胃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者忌用。

第5题:

黄芩与黄连、黄柏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黄芩、黄连、黄柏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证,火热证。黄芩气味较薄,善于清化上中焦湿热,用于湿温、暑湿初起;长于清肺火,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中上焦郁热、少阳证寒热往来、血热出血及胎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善于清中焦湿热,用于湿热泻痢、下痢脓血者首选;长于清心胃实火,用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吐衄血、胃热呕吐、肝火犯胃的胁肋胀痛,呕吐吞酸、耳痛流脓、目赤肿痛、疔疮走黄等证。黄柏善于清下焦湿热,湿热带下、泻痢、黄疸、热淋、脚气多用;长于清相火、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

第6题:

下列都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药物是()

  • A、乌梅、生地黄、黄连
  • B、五味子、芦根、黄芩
  • C、乌梅、芦根、黄柏
  • D、乌梅、五味子、芦根
  • E、五味子、诃子、生地黄

正确答案:D

第7题:

简述栀子的性味、功效及应用要点。


正确答案: 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黄疸、发热、小便短赤等证。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证。

第8题:

有利水消肿功效的是

A.黄芩

B.半夏

C.防己

D.五味子

E.葛根


参考答案:C

第9题:

五味子与乌梅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五味子、乌梅均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津伤口渴。五味子敛肺滋肾,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兼宁心安神,用于阴血亏损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乌梅兼安蛔止痛、止血,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证和崩漏下血等证。

第10题:

写出黄连、黄芩与黄柏功效、应用的相同和不同点。


正确答案: 共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证,泄泻、痢疾、黄疸、带下、湿疹、湿疮。热毒证,疮疡肿毒
不同点: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肺火:湿温、暑湿初起多用,肺热咳嗽,痰黄质稠,中上焦郁热,热病烦渴,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火毒上攻、咽喉肿痛。兼凉血止血、除热安胎:血热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怀胎蕴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黄连:力最强,善清中焦湿热、心火、胃火: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胃火炽盛,牙痛、呕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湿热泻痢要药;耳痛流脓、目赤肿痛、疔毒;血热吐衄。兼清心除烦: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火热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相火:湿热下注,带下黄浊秽臭;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兼退热除蒸: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