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摄取腰椎斜位小关节体层像?

题目
问答题
怎样摄取腰椎斜位小关节体层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腰椎椎体不易除外骨破坏病变时,须做的检查是( )

A、腰椎正位像

B、腰椎侧位像

C、腰椎双斜位

D、腰椎CT

E、高于伏像


参考答案:D

第2题:

当常规骨显像显示下胸椎和腰椎病变,但病变的性质不明确时,需做

A、双足骨显像

B、TOD位像

C、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

D、胸部前斜位像

E、双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参考答案:C

第3题:

腰椎椎体不易除外骨破坏病变时需检查

A.腰椎正位像

B.腰椎CT

C.腰椎侧位像

D.腰椎双斜位

E.高千伏像


正确答案:B
B

第4题:

怎样摄取全颈椎前后位像?


正确答案: 常规颈椎正位像只能显示第3~7颈椎,1~2颈椎因与下颌骨重叠显示不佳,若想使1~7颈椎在一张照片上显示出来,可在第3~7颈椎前后位的基础上略加改变,即:
①体位上使听鼻线垂直台面,胶片上缘超出枕外隆凸3cm,下缘包括第1胸椎;
②中心线垂直投射,入射点对甲状软骨上3cm;
③曝光时屏气,下颌骨作开闭口连续动作,以使下颌骨在投影中产生极大的移动模糊,动作要求快而匀速,移动幅度大,头不得摇动。可在摄影前训练病人做好开、闭口动作,达到摄影要求;
④摄影条件宜选择低千伏,低毫安,长摄影时间,以提供更多的移动模糊机会。经此法摄取的照片,因下颌活动使第1~2颈椎背景模糊,如体层片(自体体层摄影),椎体轮廓和骨质皆能显示清晰,第3颈椎以下如常规正位像。

第5题:

腰椎椎体不易除外骨破坏病变时需查()

  • A、腰椎CT
  • B、腰椎侧位像
  • C、腰椎正位像
  • D、腰椎双斜位
  • E、高千伏像

正确答案:A

第6题:

骨显像时,不是局部特殊体位像的是

A、TOD(tailonthedetector)位像

B、下胸椎后斜位像

C、断层骨显像

D、双足骨显像

E、腰椎后斜位像


参考答案:C

第7题:

腰椎椎体不易除外骨破坏病变时,须做的检查是( )

A.腰椎正位像
B.腰椎侧位像
C.腰椎双斜位
D.腰椎CT
E.高千伏像

答案:D
解析:

第8题:

腰椎椎体不易除外骨破坏病变时,须做的检查是( )

A、腰椎正位像

B、腰椎侧位像

C、腰椎双斜位

D、腰椎CT

E、高千伏像


参考答案:D

第9题:

怎样摄取腰椎斜位小关节体层像?


正确答案: 在常规腰椎正侧位片中发现有小关节异常或峡部不连征象时,一般先加照腰椎斜位片,如果斜位片仍不能满足诊断要求,即可摄取腰椎斜位小关节体层片。实践证明,腰椎斜位小关节体层片可以清楚地显示上下关节突、椎弓和峡部的情况。其投照方法如下:
(1)体位:采取腰椎后斜位的体位,使后背皮肤面与台面成45度角,上部腰椎处可以达49度,下部可以成42度。棘突摆在台中线向背侧旁开3~4cm处,此时椎体与台面正中线重合。此位置摆好后,腰椎近台侧之上下小关节面近似垂直台面,而椎弓近似于平行台面。为诊断中便于比较,可断取左右两侧。
(2)取层:体位摆好后,用一夹角尺测量棘突到台面的距离,所测数字再加上2cm即作为欲断层平面深度。然后上下隔0.5cm再断两层,共摄三层。
从照片中怎样分析、判断取层是否合适呢?层次合适时,其近台侧之椎弓、小关节清楚显示,而椎体形成一浅淡的模糊背影。如果椎体影响清楚,则表明体层断面取深了(即层次过于远离胶片),若椎体及小关节均模糊不清,要增加体层深度。

第10题:

腰椎小关节面:()

  • A、接近水平位
  • B、呈额状位
  • C、呈矢状位
  • D、呈斜位
  • E、呈横位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