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太阴病发黄的病机、主要脉症、治则、主方。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太阴病发黄的病机、主要脉症、治则、主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太阴为湿土之脏,感受外邪之后,寒湿相合,郁滞于中焦,阻遏肝胆之疏泄,致胆汁外溢而发黄。主要脉证:身目小便俱黄,色晦暗,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缓等。治宜温中散寒除湿退黄,方可用茵陈术附汤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哮病肾虚证的主症、病机、治法、代表方。


参考答案:哮病肾虚证 平时息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为甚,腰酸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山药、熟地、山茱萸等)或七味都气丸(五味子、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熟地黄等)。

第2题:

试述大陷胸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大陷胸汤证的主证是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病机是邪热内陷与有形水饮相结于胸胁。治法是泻热破结,攻逐水饮。方用大陷胸汤。药用大黄、芒硝、甘遂。

第3题:

痫病痰热内扰证主症、病机、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痫病痰热内扰证 证候:发作时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辘辘,口臭,便干,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证机概要: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治法:清热化痰,息风定痫。方药:黄连温胆汤(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茯苓)。

第4题:

当归四逆汤的病机、主症、治则及方药组成。


正确答案:病机血虚寒凝致厥;主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治则温通肝经,养血散寒;方药当归、芍药、桂枝、细辛、大枣、甘草、通草

第5题:

简述哮病肾虚证的主症、病机、治法、代表方。


正确答案: 哮病肾虚证平时息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为甚,腰酸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山药、熟地、山茱萸等)或七味都气丸(五味子、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熟地黄等)。

第6题:

试述蛔厥、寒厥、热厥及血虚寒厥的主症、病机、治法和方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蛔厥的主症是手足逆冷,程度较轻,有吐蛔史,静而复时烦,须臾而止,得食而呕,静时欲食,脉弦紧;病机是蛔虫扰乱气机,造成寒热交错,虚实夹杂;治宜温阳益气养血,泄热散寒,安蛔止痛;用乌梅丸,方中有乌梅、醋、黄柏、黄连,酸苦泄热,细辛、桂枝、蜀胶、干姜散寒,人参、附子、当归扶正,寒温并用,扶正祛邪兼施。寒厥的主症为四肢厥逆,内拘急,四肢疼,下利,畏寒,脉微细或沉迟弱,可出现在大汗或大利后;病机为阳衰阴盛,阳气不达四肢;治当回阳救逆;以四逆汤为主方,方中有附子、甘草、干姜。热厥主症为四肢厥冷,脉滑,胸腹灼热,烦躁,口渴,舌红苔黄;病机为热邪郁结在里,阻碍气机通畅;治宜清热;代表方用白虎汤,组成有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血虚寒厥的主症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可伴有全身气血不足之象;病机为血虚,复感寒邪,导致血脉流行受阻,不能温运四肢;治宜温经散寒养血;方用当归四逆汤,组成有桂枝、芍药、大枣、甘草、当归、细辛、木通。

第7题:

试述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桂枝汤证的主证是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病机是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药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第8题:

寒哮证的主症、病机、治法、代表方。


参考答案:寒哮证以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为辨证要点。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代表方: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紫菀、款冬花、制半夏等)。

第9题:

太阴病发黄与阳明病发黄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阳明发黄多属湿热遏于中焦,症见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伴见汗出不畅,或但头汗出,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黄赤不利,舌苔黄腻,脉多滑数;太阴发黄为寒湿壅滞所致,症见黄色晦暗,身无热或身冷汗出,口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

第10题:

简述当归四逆汤的病机、主症、治则及方药组成。


正确答案:病机血虚寒凝致厥;主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治则温通肝经,养血散寒;方药当归、芍药、桂枝、细辛、大枣、甘草、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