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肺段阴影的性质?

题目
问答题
如何鉴别肺段阴影的性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据我们观察,肺段阴影常见于肺炎、肺结核和肺癌。在X线上,三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阴影部位:任何肺段均可发生肺炎、肺结核和肺癌,但结核多发生在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肺癌发生在中叶较少。
(2)阴影密度:在肺段阴影中可见高密度病灶或空洞时,以结核多见;肺段阴影中可见肿块者以肺癌多见;肺段阴影内有蜂窝状改变者以慢性肺炎多见。
(3)动态变化:急性肺炎的动态变化较快,一般2~4周内即可吸收;慢性肺炎及肺结核的动态变化慢,一般1~2月内无明显改变;肺癌所至的肺段阴影一般2~4周内无改变。
(4)支气管改变:高电压胸片、体层片及支气管造影可显示病变部位的支气管情况。肺癌时常可见到支气管狭窄或截断。慢性肺炎、肺结核一般无此征象,但有时在支气管造影片上可显示支气管扭曲、并拢或扩张。
(5)肺野其余部分改变:结核所至的肺段阴影往往在肺野其余部分可见结核灶。
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有时仅根据胸部平片的影像鉴别肺炎、肺结核与肺癌有一定困难,支气管体层摄片尤其是支气管造影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密切结合临床可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性。肺炎多可引起发烧、咳嗽、胸痛等症状;肺结核可有低烧和咳嗽,也可无明显不适;肺癌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可有咳嗽、痰中带血、体重减轻等表现。此外在治疗中动态观察对鉴别也有帮助。如果发现45岁以上患者有肺段阴影,2~4周内无变化,因考虑到肺癌的可能性,可作体层摄影或查痰找瘤细胞。肺脓肿、肺梗死、先天性肺囊肿等疾病亦可表现为肺段阴影,但比较少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胸部侧位像上如何鉴别前肋膈角阴影?


正确答案: 在胸部侧位像上发现前肋膈角部位的阴影时,应想到以下两类可能性:
1、正常阴影,包括胸内肌肉、心包下脂肪垫、两肺与纵隔之间的脂肪、肋软骨钙化所形成的影像;
2、疾病,包括心包囊肿、脂肪瘤、畸胎瘤、增大的淋巴结、Bochdalek孔疝、室壁瘤、肺内炎症、胸膜病变等。
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呢?
(1)从分析胸部正侧位像的表现中力求获得立体的印象。在正常组织构成的阴影中,除心包下脂肪垫有时在正位像的心尖部可见不规则形状的阴影外,其余在正位像上均可无异常发现。在正侧位像上均呈球形阴影时可考虑为心包囊肿或畸胎瘤。如在正位像上表现为心左缘的限局形突出,侧位像上表现为前肋膈角的圆形阴影时可考虑为左心室的室壁瘤。如为Bochdalek孔疝则可见充气的消化管影。胸膜病变或肺内病变可不呈球形影。胸膜病变呈扁丘状,肺内病变边缘模糊。
(2)注意阴影与心脏搏动和与消化管的关系。心室壁瘤时局部搏动减弱或有矛盾运动,心包囊肿可见与心搏动一致的搏动,Bochdalek孔疝时经钡餐造影可辨认出疝入的消化管。
(3)注意在不同体位和不同时间观察时的变化。肺炎,叶间积液阴影经治疗可较快消失,Bochdalek孔疝在不同时间检查可发现疝囊密度的变化,心包囊肿在立位和卧位观察时其形态可有变化,在呼吸气时观察也可见形态的变化。

第2题:

如何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品?


正确答案: 工作人员可以用手在容器上轻轻扇动,在稍远的地方取嗅发散出来的气味。禁止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来鉴别性质不同的药品。

第3题:

应如何鉴别一侧肺野不透明的性质?


正确答案: 一侧肺叶不透明可见于肺不张(肺癌所至的肺不张、手术后或咯血后肺不张、外伤支气管断裂所至的肺不张等)、肺炎、肺硬变、胸水(结核性胸膜炎、肿瘤引起的大量胸水等)、胸膜广泛肥厚、一侧肺发育不全及一测度发行肺囊肿等。在X线诊断方面要注意下述各点:
(1)阴影出现时间:大量咯血或手术后形成的肺不张出现得很快,只需几小时或1~2天,甚至更快些。而出现胸腔大量积液一般需较长时间,若1~2天即出现大量胸水,多为特殊原因,如出血等。
(2)胸廓形状改变:当患侧的胸廓明显塌陷时,常为肺不张、肺硬变、广泛胸膜增厚所至。当患侧胸廓膨胀饱满时,多为胸腔积液或巨大肿物表现。如有肋骨破坏多为恶性肿瘤引起。
(3)阴影密度:密度较均匀者多见于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和广泛胸膜肥厚,密度不均匀者可见于肺硬变、肺炎、多发性先天肺囊肿,沿胸壁可见结节状病灶者则见于胸膜肿瘤。
(4)纵隔移位:气管和心脏向同一方向移位时称纵隔一致性移位,如果气管和心脏这两个器官中的一个器官发生移位,而另一器官的位置无变化时称纵隔非一致性移位。发生纵隔一致性移位时,一般来说纵隔向健侧移位表示胸腔占位性病变(积液或肿物),纵隔向患侧移位表示有肺不张或广泛胸膜增厚。有人认为非一致性移位多为肺癌引起。
(5)支气管改变:肺癌所至的肺不张在体层片上可显示支气管狭窄或截断,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时可见支气管中断,肺硬变时可见支气管移位及支气管扩张,广泛胸膜增厚时可见支气管移位。
(6)对侧胸部改变:结核、转移瘤引起一侧肺野不透明时,往往在对侧肺野内可见病灶。
(7)横膈改变:右侧一侧肺野不透明一般不能看见横膈,但左侧一侧肺野不透明时借充气的胃泡往往可以观察横膈的位置。如肺癌至左全肺不张及左膈神经麻痹时可见左膈升高,大量胸腔积液时可见左膈略低。

第4题:

如何鉴别右上腹钙化阴影?


正确答案: 发现右上腹钙化阴影时首先应该定位(肝、胆、肾、淋巴结等),其次应该定性(炎性、肿瘤、结石、结核、寄生虫等)。右上腹钙化阴影中,胆系结石是较常见的一种。应如何鉴别右上腹部的钙化阴影呢?
(1)定位X线征象:肋软骨钙化随呼吸移动,其移动的范围较小,所在部位与肋软骨走行一致。肝、肾的钙化位于肝影或肾影内,立卧位拍片可证明钙化影随肝影和肾影移动。胆系结石可在胆囊内或胆总管内改变位置。腹腔淋巴结钙化可有较大的移动性。
(2)定性X现征象:钙化的形态、数目和排列对于定性诊断有参考价值。右上腹的环形钙化阴影多见于胆系结石、肝包虫、肝动脉瘤等;斑状、点状和形状规则的钙化多见于肾结石、胆系结石、淋巴结钙化等;肾结核、肝癌、结肠癌钙化可为不规则形状;钙化形多发者可见于胆系结石、肾结石和淋巴结钙化;胆系结石和肾结石的排列受胆系和肾盂、肾盏的位置限制,而淋巴结钙化比较散在。在作上述分析时,应注意不要把肠内容物影误认为是钙化。

第5题:

如何鉴别单侧肺多发斑片状阴影?


正确答案: 单侧肺多发斑片状阴影可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结核、肺癌、肺水肿等。在这些疾病中,引起单侧肺多发斑片状阴影的原因有二:一为支气管梗阻引起的多数小叶、肺段、肺叶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常见与肺癌。二为非支气管梗阻性病变,常见与肺结核、肺炎也可见于肺水肿等。此时肺泡内的空气为渗出液、漏出液或肉芽组织所代替。发现单侧肺多发斑片状阴影时,首先应鉴别是支气管梗阻性病变还是非支气管梗阻性病变。
(1)支气管梗阻性病变:斑片状阴影分布在某肺段或肺叶区域,常是肺癌引起的不完全阻塞或多支蔓延、多支阻塞的结果。与肺炎不同点是:
1、斑片状阴影占据某一肺叶、肺段或两个以上互相毗邻的肺叶、肺段,在单侧肺多发斑片状阴影中常见粗大条状阴影;
2、在透视下可发现患侧有通气障碍征象,如含气量减少;
3、有时可见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
4、多发斑片状阴影较长时间不吸收;
5、气管、支气管体层摄影可见支气管狭窄或截断。
(2)非支气管梗阻性病变:这种表现常是炎症、结核经支气管播散或在肺泡系蔓延的结果。其特点是:
1、斑片状阴影多沿支气管走行分布;
2、结核病灶为多形态而炎症为单形态,在大片融合阴影区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影像,在结核和慢性炎症还可见支气管扩张;
3、急性炎症一般1~2周可有动态变化,结核和慢性炎症可较长时间无变化;
4、一般无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增大。

第6题:

慢性炎症所致的肺段或肺叶阴影常大于正常肺段肺叶。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解释从肺段阴影到团块阴影这一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在临床工作中常可以看到肺癌从肺段阴影到团快阴影这一演变过程。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呢?根据我们观察,发生在肺段的支气管肺癌并不少见。由于肺段支气管管腔较小,容易发生梗阻而形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并且容易向管腔外生长(直接或通过淋巴蔓延)而形成肿块。先有肺段梗阻表现而后又出现团快是肺段支气管肺癌的一种演变过程。为什么出现团快后肺段阻塞性表现又消失了呢?这是因为有侧枝通气存在。

第8题:

如何鉴别右心膈角团块阴影的性质?


正确答案: 分析右心膈角病变时应重视以下各点:
(1)病变部位:首先应鉴别病变是在纵隔、横膈还是在肺内(例如纵隔病变的基底无论在何种体位上均不能与纵隔分开,侧位观察时肿块影的位置与肺叶、肺段不符;横膈病变在透视下可见病灶随横膈移动等)。来自纵隔的右心膈角病变以心包囊肿、胸骨旁脂肪瘤、前纵隔皮样囊肿比较多见,尤以心包囊肿最多。来自肺部的右心膈角病变少见,可为中叶内段的肺炎或肺癌。来自横膈或膈下的右心膈角病变可为横膈肿瘤、膈疝等,均较少见。胸膜病变(例如胸膜间皮瘤)也可表现为右心膈角团块状阴影。
(2)阴影形态:心包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深呼吸可有变形。胸骨旁脂肪瘤阴影无一定形态,边缘不很清楚,病灶密度较淡,其外缘与肺下叶纹理融合;也有的呈三角形,边缘较平滑整齐;少数呈圆形,边缘清楚整齐。中叶内段急性炎症呈球形时与心包囊肿鉴别困难,其边缘也可以整齐清楚;慢性炎症时其肿块周边不规则,从肿块边缘有时可见伸向肺野粗大索条,局部胸膜肥厚。
(3)搏动:心包囊肿的绝大多数有搏动,胸骨旁脂肪瘤只有极少数可见搏动。Кашинцев氏等报告52例心包囊肿,其中47例可见搏动,而43例胸骨旁脂肪瘤中只有5例有明显搏动。值得指出的是右中叶内段慢性炎症与心包粘连时也可见较明显搏动,在鉴别诊断时这点值得注意。
(4)动态变化:心包囊肿、胸骨旁脂肪瘤、前纵隔皮样囊肿、有中叶慢性炎症肿块在长时间观察过程中无明显动态变化,急性炎症经2~3周可完全吸收。我们曾遇到一例急性肺炎,根据平片疑诊为心包囊肿,三周后完全吸收。膈疝由于疝囊内容物的变化,其大小,形态和密度短期均可有改变。
发现有心膈角阴影时,怎样有步骤的进行X线检查呢?我们认为,应根据可能发生的病变作出X线检查计划。胸部透视和胸部正侧位片、点片、记波摄影、体层摄影、CT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根据这些检查一般可提出初步诊断。怀疑裂孔疝时可做钡餐造影。至于心血管造影、纵隔气造影、支气管造影只限极少数病例需要检查。

第9题:

如何鉴别肺段阴影的性质?


正确答案: 据我们观察,肺段阴影常见于肺炎、肺结核和肺癌。在X线上,三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阴影部位:任何肺段均可发生肺炎、肺结核和肺癌,但结核多发生在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肺癌发生在中叶较少。
(2)阴影密度:在肺段阴影中可见高密度病灶或空洞时,以结核多见;肺段阴影中可见肿块者以肺癌多见;肺段阴影内有蜂窝状改变者以慢性肺炎多见。
(3)动态变化:急性肺炎的动态变化较快,一般2~4周内即可吸收;慢性肺炎及肺结核的动态变化慢,一般1~2月内无明显改变;肺癌所至的肺段阴影一般2~4周内无改变。
(4)支气管改变:高电压胸片、体层片及支气管造影可显示病变部位的支气管情况。肺癌时常可见到支气管狭窄或截断。慢性肺炎、肺结核一般无此征象,但有时在支气管造影片上可显示支气管扭曲、并拢或扩张。
(5)肺野其余部分改变:结核所至的肺段阴影往往在肺野其余部分可见结核灶。
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有时仅根据胸部平片的影像鉴别肺炎、肺结核与肺癌有一定困难,支气管体层摄片尤其是支气管造影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密切结合临床可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性。肺炎多可引起发烧、咳嗽、胸痛等症状;肺结核可有低烧和咳嗽,也可无明显不适;肺癌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可有咳嗽、痰中带血、体重减轻等表现。此外在治疗中动态观察对鉴别也有帮助。如果发现45岁以上患者有肺段阴影,2~4周内无变化,因考虑到肺癌的可能性,可作体层摄影或查痰找瘤细胞。肺脓肿、肺梗死、先天性肺囊肿等疾病亦可表现为肺段阴影,但比较少见。

第10题:

如何认识正常肺门阴影?


正确答案: 在X线诊断中常使用“肺门”这个名词,其概念与解剖上肺门的概念不同。在解剖学上,把出入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的肺内面凹陷处称为肺门,而把出入肺门的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称为肺根。在X线诊断中,肺门的概念则是指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投影的总和。在X线诊断中所说的“肺门”应包括多大范围呢?有人认为左肺门长为5~5.2cm,有肺门长为5.4~6.2cm,还有人认为左肺门长度不超过7cm,右肺门为4.9~9cm,这两组数字的差别说明X线上较难准确的判断肺门的范围。一般来说,肺门占据的范围在2~4前肋间,少数在3~5前肋间,左肺门比右肺门略高。在X线上正常的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构成,具体说包括左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及伴行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占据两肺内带。由于支气管和血管的走行和分支变异,正常肺门影像不容易用一两句话描述,但还是有规律的。两侧肺门从前到后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右侧肺门从上到下依次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左侧肺门从上到下依次为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在胸部X线片上有时清楚地显示出这样的排列,有时也显示得不够清楚。仅从密度上区分肺动脉和肺静脉比较困难,但从分支和形态上可以区分开。肺动脉影像密度较高,分支均匀,逐渐变细,分支呈锐角;肺静脉的影像密度较淡,较粗大,分支角比动脉大。正常肺门血管成分和支气管成分可以分清,支气管的断面呈环形而血管断面呈圆点状阴影,一般其直径小于5mm。
肺门和人体其他部分一样,随着年龄增长,其影像也有不同。新生儿、小儿肺门因血管及支气管较细小,肺门影也较小,血管成分与气管成分不易分清,肺门淋巴结也比成人小得多,幼儿肺门淋巴结还不到米粒大,10岁时可如豌豆大,成年时一般相当小指甲大。从新生儿到成人在正常胸片上都看不到淋巴结阴影。也就是说从米粒大到小指甲大的正常淋巴结在构成肺门阴影上不起主要作用。当然正常淋巴结不显示不仅是因为体积小,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和血管、支气管阴影重叠,假如把小指甲大的淋巴结放在肺叶内侧可能显示。正常肺门淋巴结数目较多,简单的可分为气管旁淋巴结(在气管旁)、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分叉淋巴结,不同部位淋巴结接受肺不同部位淋巴液。这种现象称之为淋巴引流。右上叶的淋巴经右上叶支气管肺淋巴结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或气管分叉下淋巴结,大部分经右气管旁径路注入右静脉角。左上叶的淋巴经左上叶支气管肺淋巴结注入左侧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或气管分叉下淋巴结,大部分经左气管旁径路及主动脉弓径路注入左静脉角。左右上叶淋巴经支气管肺淋巴结注入气管分叉下淋巴结注入对侧静脉角。右中叶淋巴结经支气管肺淋巴结注入气管分叉下淋巴结,再经与上叶相同径路注入同侧静脉角,一部分可能注入对侧静脉角。而下叶淋巴经下叶支气管肺淋巴结或肺韧带淋巴结注入气管分叉下淋巴结,再经与中叶相同径路注入同侧及对侧静脉角。淋巴结有过滤淋巴液、扣留和清除细菌、产生抗体及阻止癌细胞扩散的作用。淋巴结和疾病作斗争时,淋巴结本身往往发生肿大,因此某处淋巴结肿大时常提示其所属区域有病变存在(炎症、癌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