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弯针的处理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弯针的处理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断针的处理方法。


参考答案:断针的处理方法(1)检查者从容镇定,嘱被检查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2)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或镊子将针起出。(3)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4)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第2题:

简述免疫中断针的处理?


正确答案:出现断针事故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取出。(2)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时,可用左拇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侧,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3)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进行标识处理。

第3题:

请回答对弯针的处理。


参考答案:1.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2.如骨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3.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4.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5.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第4题:

简述YJ17供料系统针辊针板上针的更换方法和步骤。


正确答案: ①将压出头转到齿条下方,将针板放在凹托架上,使针尖朝下并使坏针正好在压出头下方,使用操作杆将压出头降下到坏针上并小心地将针压出针板。
②将压入头转到齿条下方,将新针插入孔中并使用操作杆,将针压入孔中直到止动点。

第5题:

简述电阻针振和电压摆的处理作业方法?


正确答案: 第一步看。检查是否出现阳极爪头红、长包、阳极下滑、炉面严重塌壳等异常情况,如有问题按有关规程进行处理,如没有问题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抬电压。换阳极、边加工、出铝后等,有时有面壳块掉入阳极底下,或出现铝水不稳定现象,应抬高极距(电压),并稳定10分钟后,再慢慢降下来。若没有进行以上操作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控料。阳极效应前电解质电阻大,会出现极距低的现象。应在槽控箱上查上次效应发生时间,判断是否该发生效应,如果是快该来效应就应控料20分钟左右等待效应。否则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测阳极。测一测阳极导杆电流分布,查出导电大或摆动大的阳极组数。【注意:原则上不主张提阳极,除非爪头红或明显深】。
第五步边加工。出铝和换阳极后改变了原来的电流分布,水平电流往往增大,这时需要对导电大的阳极进行边部或局部加工,缩小炉膛,把铝水平挤高,减小电压针振与摆动。注意阳极根部掉入的块钩出。如果此时电压摆消失,2~3个小时后可能还会出现。那时还应该用毫伏表再测一测,找出最空的部位,进行边加工。如果电压摆动不消失,并且振幅较大,则进行第六步。
第六步灌铝。灌入适量铝液,提高铝液稳定性,减少水平电流,削落磁场力的影响。

第6题:

下列弯针处理正确的是

A.弯针后,用力捻转、提插拔针

B.顺着针弯曲的方向将针慢慢退出

C.若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

D.留针,不处理

E.用镊子夹出


正确答案:BC

第7题:

弯针有哪些表现?如何预防和处理?


答案:
解析:
现象:针身弯曲,在肌肉内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行针及出针困难,病人感疼痛。
原因:医者进针手法案不熟练,用力不匀:或患者留针时体位移动;或滞针未及时处理。
处理:针身轻微弯曲者,将针缓慢退出:弯曲角度大者,须轻微摇动针体,顺势将针退出;因体位改变所致者,当恢复原体位,放松局部,再行退针。
预防:施术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柔,患者要取舒适体位,不要变动体位,针刺部位不受压或碰撞,及时处理滞针。

第8题:

试述针刺治疗时发生弯针的处理。


参考答案: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第9题:

弯针在直针侧面勾住直针线时,调整弯针与直针之间的间隙是()。

  • A、0~0.05
  • B、0.05~0.100
  • C、0.100~0.200
  • D、0.2~0.30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缝包机弯针与直针配合的数据及调整方法?


正确答案:当弯针尖至左极限运动至与机针相交时,弯针与机针边缘相距0.10-0.03mm;当弯针处于最左边的位置时,弯针尖到机针的中心线距离为8mm;当弯针向左运动且弯针尖与机针的左边缘相距1-1.5mm时,针孔的上缘与弯针的底边平齐;调整方法:松开弯针歪曲柄上的螺钉,根据要求左右转动外曲柄,使弯针处于最左边的位置时,弯针尖到机针的中心线的距离为8mm再拧紧螺钉,松开针杆连接杆上的夹紧螺钉,根据要求上下移动针杆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拧紧螺钉(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