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波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题目
多选题
对行波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行波均是从基底膜底部开始的

B

高频声波,行波传播距离靠近高蜗顶

C

行波最大振幅出现后传播距离减小

D

基底膜上的外毛细胞可增强对声波的分辨能力

E

圆窗膜起着缓冲耳蜗内压力变化的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耳蜗声波频率分析的行波学说,错误的叙述是

A.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均从基底膜底部开始

B.声波频率愈低,行波的传播距离愈远

C.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

D.高频声波的最大行波振幅出现在蜗顶部附近


正确答案:D

第2题:

对于行波学说,不正确的叙述是

A.不同频率的可引起基底膜的行波传播
B.低频声波,最大行波振幅靠近基底膜顶部
C.高频声波的最大行波振幅发生在蜗顶部附近的基底膜上
D.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

答案:C
解析:

第3题:

20世纪60年代VonBekesy提出了行波学说,试述其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行波学说认为,声波到达卵圆窗后,基底膜的震动先从蜗底开始,再以行波方式逐渐向蜗顶推进。频率越高的声波,基底膜最大震动的部位越靠近蜗底;反之,则靠近蜗顶。基底膜震动幅度最大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最强,其冲动沿听神经传导达听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相应音调感觉。

第4题:

下列关于第三利润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一学说来源于日本
  • B、这一学说认为物流费用的节约对组织费用没有影响
  • C、这一学说认为物流可以从流通中分化出来
  • D、这一学说认为物流是单独赢利因素,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独立系统

正确答案:B

第5题:

按照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越靠近蜗顶。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关于行波学说,不正确的叙述是

A. 不同频率的声波均可引起基底膜的行波传播
B. 低频声波,最大行波振幅靠近基底膜顶部
C. 高频声波,最大行波振动幅靠近基底膜底部
D. 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
E. 高频声波的最大行波振幅发生在蜗顶部附近的基底膜上

答案:E
解析:

第7题:

对行波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频声波,行波传播距离靠近蜗底
B.高频声波,行波传播距离靠近蜗顶
C.行波最大振幅出现后传播距离减小
D.基底膜的某些物理性质决定了行波传播方式

答案:C,D
解析:

第8题:

行波学说认为: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正确答案: 由helmholtz于1867年提出。该学说认为—基底膜是从蜗底(宽100um)到蜗顶(宽500um)逐渐增宽,膜上排列有约24000条横纤维(听弦),是对20-20000Hz不同频率声波产生共振的元件,可选择性地对一定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即:蜗顶听弦长,对低频音共振;蜗底听弦短,对高频音共振。
不同频率声波就是由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听弦分别共振而得到初步分析,其基底膜振4动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而产生兴奋。

第10题:

听觉理论有().

  • A、空间频率理论
  • B、位置理论
  • C、行波学说
  • D、共振假说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