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旦汤与竹叶汤主治有何异同?

题目
问答题
阳旦汤与竹叶汤主治有何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功用、主要药物配伍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的是: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道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第2题: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在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均能祛湿,主治风湿在表的头身重痛。但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作用较强,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头身重痛显著而恶寒发热等表证轻微者;九味羌活汤长于祛风解表,兼有清泄里热之功,故主治头身痛而表证较重,伴有口苦而渴者。

第3题:

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均有降气平喘之功,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虽均为肺气上逆的痰喘证而设,且均有降气平喘之功,然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上均有不同。
在组成上,两方虽均用了苏子、半夏、甘草,
但定喘汤另配有麻黄解表宣肺,白果敛肺化痰,黄芩、桑皮清泻肺热,杏仁、款冬花降气平喘,融宣、降、清、敛于一方。
苏子降气汤则配伍厚朴、前胡以降气化痰,下气平喘;并有当归、肉桂以温养下元,纳气定喘,诸药相合,治上顾下,标本兼治。
在功用上,两方均具有化痰降逆平喘的作用,
但定喘汤以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侧重于清化痰热,兼有解表散寒宣肺之用;
苏子降气汤则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治痰涎壅盛于肺的上实为主,兼有温肾纳气的作用,以顾下元之虚。
在主治证上,两方均以痰喘为证,
但定喘汤适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症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苏子降气汤则适用于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的喘咳短气,胸膈满闷,兼有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舌苔白滑或白腻等证。

第4题:

理中丸与厚朴温中汤的主治及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二者均可治脘腹疼痛,不欲饮食。但理中丸为脾胃虚寒而设,当见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而厚朴温中汤证由气滞寒湿困于脾胃所致,必见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脉沉弦等症。

第5题:

真武汤证与猪苓汤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在《伤寒论》少阴病篇,猪苓汤证与真武证皆属少阴病本证之水气内停,都可见小便不利,下利,咳嗽,呕吐或浮肿;皆用利水法治疗,药物都有茯苓。但两证病机性质、临床特征不同,治法、用药各异。辨析如下:
①真武汤证:见于316条。多由少阴阳虚,失于温化,水气内停,外泛周身所致。临床以身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腹痛下利,或头眩心悸,身目闰动,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或微细为辨证要点。属阳虚水泛证,治以真武汤温阳利水。
①猪苓汤证:见于319条。多由少阴阴虚有热,水热互结所致。临床以小便不利、短赤涩痛,心中烦不得眠,口渴欲饮水,或下利,或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属阴虚水停证,治以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

第6题: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之组成、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组成内均有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但前者芍药用量倍于桂枝,且用饴糖为君药,故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用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用量对等,一散一收,相反相成,其作用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热,汗出恶风等症。

第7题:

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两证皆以柴胡名方,在病机、证候、治法用药各方面皆有异同。辨析如下:
①共同点:大、小柴胡汤证皆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胆火内郁为基本病机,临床都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呕吐,脉弦等少阳病主症;治疗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大枣和胃止呕。
②不同点:小柴胡汤是少阳证主方,故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证的典型证候。“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其正气略显不足,且里热未盛;临床以少阳见证为主,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故治以和解少阳,扶正达邪,而加人参、炙甘草益气补中。大柴胡汤证是少阳阳明合病,临床除少阳证外,尚伴见呕不止,心中痞硬,心下急、腹满痛,不大便或热利,舌红苔黄,脉弦数等阳明里热腑实证。治疗除和解少阳外,不用人参、炙甘草之扶正,而加大黄、枳实泻热祛实,通下阳明;加芍药以缓急止痛。

第8题: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其不同者,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第9题: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者均有温补中焦的作用,但吴茱萸汤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尤以温降肝胃为主;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尤以温补脾胃为主。
两者均适用于中焦虚寒病证,其中吴茱萸汤证病在肝胃,以肝胃虚寒、浊阴上道为主,症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颠顶疼痛、畏寒肢冷,甚则手足逆冷、大便溏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涎或迟;理中丸证病在脾胃,中焦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均可使用此方,如中焦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清污、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或脾阳虚失血,或脾阳虚所致的病后喜唾涎沫、小儿慢惊、胸痹等。

第10题:

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之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证,两方均用桂枝与甘草。但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并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的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之表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