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戊型肝炎病毒(HEV)标志物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请简述戊型肝炎病毒(HEV)标志物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戊型肝炎,错误的是

A、抗HEV IgM阳性可确诊

B、HEV是单股正链DNA病毒

C、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

D、戊型肝炎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

E、戊型肝炎不会暴发或流行


参考答案:BCDE

第2题:

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

  • A、丁型肝炎病毒(HDV)
  • B、丙型肝炎病毒(HCV)
  • C、乙型肝炎病毒(HBV)
  • D、戊型肝炎病毒(HEV)
  • E、甲型肝炎病毒(HAV)

正确答案:D,E

第3题:

关于戊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抗HEV IgM阳性可确诊

B、HEV是单股正链DNA病毒

C、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

D、戊型肝炎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

E、戊型肝炎不会暴发或流行


参考答案:A

第4题:

请简述血清肌酐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全血肌酐: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肌酐: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肌酐增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受损。
(2)鉴别肾源性和非肾源性疾病:器质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浓度常超过200μmol/L;而心力衰竭、肝肾综合征、脱水、肾病综合征等患者,血肌酐浓度升高常不超过200μmol/L。
(3)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如仅有血尿素氮升高而血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则可能为消化道出血或尿路梗阻等肾外因素引起。
(4)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
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133~177μmol/L;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血肌酐为178~442μmol/L;
③肾衰竭期:又称尿毒症早期,血肌酐443~707μmol/L;
④尿毒症期:又称尿毒症晚期,血肌酐>707μmol/L。

第5题:

关于戊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抗HEV IgM阳性可确诊
  • B、HEV是单股正链DNA病毒
  • C、戊型肝炎主经血液途径传播
  • D、戊型肝炎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

正确答案:D

第6题:

请简述病毒性肝炎血清标记物--丙型肝炎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丙型肝炎病毒RNA测定
(1)参考值:斑点杂交试验和RT-PCR法阴性。
(2)临床意义:有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HCV-RNA阳性提示HC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转阴提示HCV复制受抑,预后较好。
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和IgG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IgM主要用于早期诊断,持续阳性常可作为转为慢性肝炎的指标或提示病毒持续存在并有复制;IgG阳性表明已有HCV感染,但不能作为感染的早期指标。

第7题:

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 A、乙型肝炎病毒(HBV)
  • B、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
  • C、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
  • D、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

正确答案:B

第8题:

戊型肝炎病毒(HEV)标志物


参考答案:1.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和IgG测定(1)参考值:RIA、ELISA法:阴性。(2)临床意义:阳性结果:①抗HEV-IgM阳性,则可确诊患者受HEV感染,是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②戊型肝炎恢复期抗HEV-IgG效价超过或等于急性期4倍者,提示新近感染,有诊断意义。2.戊型肝炎病毒RNA(HEV-RNA)测定(1)参考值:RT-PCR法:阴性。(2)临床意义:阳性结果:①早期诊断感染;②对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确证;③判断患者排毒期限;④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第9题:

主要经肠道外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 A、乙型肝炎病毒(HBV)
  • B、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
  • C、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
  • D、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请简述病毒性肝炎血清标记物--乙型肝炎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测定
(1)参考值:ELISA法阴性;RIA法阴性;反向间接凝血法(RPHA.阴性(滴度<1∶8)。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乙肝潜伏期;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携带者HBsAg也呈阳性。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抗-HBs是保护性抗体,提示机体有一定免疫力,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出现,可持续多年。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抗-HBs免疫球蛋白者,抗-HBs可呈阳性。
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HBeAg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提示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且可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急性期即出现阳性者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阳性者可进展为肝硬化;HBeAg与抗-HBe均阳性,且ALT升高时可进展为原发性肝癌;抗-HBe阳性表示大部分乙肝病毒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
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HBcAg阳性,提示病人血清中有感染性的HBV存在,其含量较多,表示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预后较差。
6.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测定
(1)抗-HBc总抗体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抗-HBc总抗体主要反映的是抗-HBcIgG,其检出率比HBsAg更敏感,可作为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作为乙型肝炎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鉴定和献血员的筛选。
(2)抗-HBcIgM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IgM既是乙型肝炎近期感染指标,也是HBV在体内持续复制的指标,并提示病人血液有传染性;IgM转阴,预示乙型肝炎逐渐恢复;抗-HBcIgM转阳,预示乙型肝炎复发。
(3)抗-HBcIgG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IgG是在发病后1个月左右升高,可持续终身。它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常用于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S2和前S2抗体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Pre-S2阳性提示HBV复制异常活跃,有传染性;抗Pre-S2阳性见于乙肝急性期及恢复早期,提示HBV已被清除,预后较好。
8.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
(1)参考值:斑点杂交试验和PCR法阴性。
(2)临床意义:DNA阳性是诊断乙型肝炎的佐证,表明HBV复制及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