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型诊断标准?


答案:
解析:
①SAA-1: 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严重感染和出血。血象:网织红细胞<0.01%,绝对值<15x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血小板<20X10^9/L。
②NSAA:又称CAA,达不到SAA—1型诊断标准的再障。

第2题:

试述骨髓纤维化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骨髓纤维化症为原因不明的骨髓呈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髓外造血,主要在脾,其次在肝、淋巴结等。临床多表现为脾脏显著增大,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此时应与再障相鉴别,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诊断要点有:
(1)本病起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贫血和由脾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可有乏力、食欲欠佳、左上腹不适,晚期可有严重贫血和出血,有因代谢增高所致的发热、出汗、心动过速等。
(2)巨脾是本病的特征,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元触及痛,部分病例可有轻、中度肝肿大,甚至有门脉高压症状。
(3)外周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有畸形,常出现泪滴状红细胞。白细胞常增高,部分患者白细胞数可降低,在(2~4)×l0/L之间,常出现幼粒、幼红细胞,外周血中可见到巨核细胞碎片和巨型血小板,血小板功能异常,晚期血小板数量可减少。网织红细胞升高,一般在2%~5%。
(4)因骨质坚硬,多部位骨髓穿刺难以成功,出现“干抽”现象,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细胞可显示增生活跃,后期则增生低下,骨髓活检可见非均匀一致的纤维组织增生,若占1/3以上,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5)肝、脾穿刺可见造血现象,称“髓外造血”,红、粒、巨核三系均增生,以巨核系最为明显。

第3题:

试述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参考答案: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组(1989年)暂定: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g/L,1~4个月<90g/L,4~6个月时<100g/L为贫血,6个月至1岁血蛋白<110g/L,6~14岁血红蛋白<120g/L为贫血。(海拔每增高1000m,血红蛋白高上升4%)

第4题:

试述VD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下面介绍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国际神经科学研究协会(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andth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epourlaResearcheetlEnseigmen-tenNeurosciences,NINDS-AIREN)关于VD诊断标准。临床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痴呆:(1)痴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andStaristicalManualofDisorders,fourthedition,DSM-Ⅳ)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神经心理学检查证实有两个以上认知领域的功能障碍(如记忆、定向、注意、计算、言语、视空间技能以及执行功能),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查证实。同时排除意识障碍、神经症、严重失语以及脑变性疾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以及帕金森痴呆等)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痴呆。(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专题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临床表现有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舌瘫、感觉障碍、偏盲及言语障碍等,符合头颅CT或MRI上相应病灶,可有或无卒中史。Hachinski缺血评分≥7分。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有相应的脑血管病证据,如多发脑梗死、多个腔隙性脑梗死、大血管梗死、重要部位单个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病变。(3)痴呆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卒中前无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发生在脑卒中后的3个月内,并持续3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斑块状分布);人格相对完整;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Hachinski缺血量表≥7分。可能为(possiblE.血管性痴呆:(1)符合痴呆诊断。(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据不足。确诊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尸检或活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数,以及其他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

第5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全血细胞减少,RC<0.01;网织红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②一般无肝脾大;
③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④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
⑤除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⑥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第6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答案:
解析:
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0.01%,淋巴细胞增高。
②肝、脾不大。
③骨髓示增生低下,骨髓小粒空虚,非造血细胞增多。
④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Evans综合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可诊断为再障。

第7题:

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一般无肝脾肿大;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骨髓小粒空虚,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第8题:

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参考答案: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脾肿大。③骨髓至少有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④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第9题:

试述DIC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DIC的诊断标准:①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②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出血、休克、微血管栓塞、抗凝治疗有效;③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00×10/L;纤维蛋白原下降;3P试验阳性,凝血酶时间异常,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全血块溶血时间缩短,FDP测定等。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骨髓纤维化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骨髓纤维化症为原因不明的骨髓呈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髓外造血,主要在脾,其次在肝、淋巴结等。临床多表现为脾脏显著增大,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此时应与再障相鉴别,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诊断要点有:
(1)本病起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贫血和由脾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可有乏力、食欲欠佳、左上腹不适,晚期可有严重贫血和出血,有因代谢增高所致的发热、出汗、心动过速等。
(2)巨脾是本病的特征,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元触及痛,部分病例可有轻、中度肝肿大,甚至有门脉高压症状。
(3)外周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有畸形,常出现泪滴状红细胞。白细胞常增高,部分患者白细胞数可降低,在(2~4)×l0/L之间,常出现幼粒、幼红细胞,外周血中可见到巨核细胞碎片和巨型血小板,血小板功能异常,晚期血小板数量可减少。网织红细胞升高,一般在2%~5%。
(4)因骨质坚硬,多部位骨髓穿刺难以成功,出现“干抽”现象,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细胞可显示增生活跃,后期则增生低下,骨髓活检可见非均匀一致的纤维组织增生,若占1/3以上,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5)肝、脾穿刺可见造血现象,称“髓外造血”,红、粒、巨核三系均增生,以巨核系最为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