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题目
问答题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毒性肝炎诊断依据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例。


参考答案:1.流行病资料 密切接触史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注射史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2.症状 指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等。3.体征 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皮肤及巩膜黄染,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4.实验室检查 血清ALT活性增高,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5.病原学检测 阳性。凡化验阳性并且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化验及体征(或化验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第2题:

(96~9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妊娠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B.妊娠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C.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D.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E.妊娠合并丁型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96.尿胆红素阳性

97.血清中检测出HCV抗体

98.血清中检测出抗HAV-IgM阳性


正确答案:C,A,B

96.答案:C
97.答案:A
98.答案:B
解析:96.血清中丙氨基酸转移酶增高,持续时间较长,血清胆红素>17mol/L尿胆红素阳性对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97.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检测出 HCV抗体即可确诊。
98.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HAV-IgM阳性有诊断意义。

第3题: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是

A、流行病学

B、临床表现

C、肝功能检测

D、病毒学指标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第4题:

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答案:
解析:
(1)急性肝炎与下列鉴别
①溶血性黄疸:应有能引起溶血的病史,有贫血的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常少于的85μmol/L,其中非结合胆红素占80%以上,尿中尿胆原升高,胆红素(-),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周围血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相关溶血实验(+),肝炎病毒标志(-)。
②阻塞性黄疸:黄疸深,胆红素可达510μmol/L,结合胆红素可占60%以上,尿胆红素(+),尿胆原减少,大便可呈陶土色,CT、超声、胆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胆管梗阻。
(2)慢性肝炎与下列鉴别
①药物性肝炎:应有服药史,用药后1~4周内出现肝功能损伤征象,有发热、疱疹、瘙痒等其他变态反应,而乏力、食欲缺乏、肝区痛则相对较轻。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药物过
敏试验(+),药物激发实验(+)。
②酒精性肝炎:可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乏力等,类似病毒性肝炎。应有大量饮酒史,ALT、AST和血清胆红素均可增高,以AST增高更为明显。AST:ALT>2:1,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也可升高,以γ-GT升高为著。

第5题:

血清中检测出HCV抗体

A.妊娠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B.妊娠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C.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D.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E.妊娠合并丁型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正确答案:A
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检测出HCV抗体即可确诊。

第6题: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参考答案:(1)主诉与病史①流行病资料: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可能有不洁饮食史,或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甲型肝炎小儿多见,戊型肝炎成人多见。乙、丙、丁型肝炎可能有输血或血液制品史、手本或注射史,或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有生活密切接触史。乙型肝炎可见家庭聚集现象。②症状: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多较急,可有发热、全身乏力及食欲缺乏、恶心、厌油等消化道症状,继之出现尿黄、巩膜和皮肤黄染。慢性病毒性肝炎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常见症状可有乏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失眠、低热及一些肝外表现。(2)体征:可有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压痛及叩痛。多有脾大,病情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3)辅助检查①肝功能异常程度随肝炎病情起伏而变化。②血常规可有贫血表现。②肝炎病毒学检测阳性。

第7题:

下列选项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包括( )。

A、病毒学指标

B、流行病学

C、肝功能检测

D、临床表现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第8题: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参考答案: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当出现黄疸后诊断较易,无黄疸者则应根据以下各方面资料综合分析做出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特别是出生于HBe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对乙型肝炎诊断有参考意义;或到过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区;对有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消毒不严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考虑乙型肝炎的可能。2.临床表现:近期出现食欲减退、低热、恶心、厌油、乏力、肝区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体检有肝大伴触痛及叩击痛。3.实验室检查:ALT等血清酶、血清蛋白质、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等肝功能检查异常。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确定可借助病原学检查确定。肝穿刺病理检查对肝炎的临床分型有较大价值。

第9题:

病毒性肝炎诊断依据


答案:
解析: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例。
1.流行病资料 密切接触史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注射史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
2.症状 指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等。
3.体征 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皮肤及巩膜黄染,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4.实验室检查 血清ALT活性增高,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
5.病原学检测阳性。
凡化验阳性并且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化验及体征(或化验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第10题:

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采用最可靠的依据是

A.症状及体征
B.病原学及肝功能检查结果
C.接触史
D.传播途径
E.起病方式

答案:B
解析:
病原学及肝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诊断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