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散发麻疹疫情处置

题目
问答题
散发麻疹疫情处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麻疹疫情处理


参考答案:麻疹预防措施主要采取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做好病例早期发现、报告与处置;注意开窗通风、经常晒衣被等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发生疫情后的处置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控制措施。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麻疹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期限为至少为21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流行期间应加强儿童机构的检查,及时发现患者。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1)消毒:麻疹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因而对病家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一般不需要药物消毒和开展终末消毒。可采用通风、洗晒或太阳下暴晒的方法杀灭病原体。(2)其他措施: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透光、清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疾病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托、学校、电影院、会场等应加强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开展健康教育。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1)预防接种: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发生疫情后,可应用麻疹疫苗进行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30岁的易感人群,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2)暴发疫情特别应急控制措施:如发生麻疹暴发或流行时,要及时确定疫点、疫区,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规定,根据麻疹疫情暴发程度和控制流脑暴发需要,提出有关停课、停工、停业;限制或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人群聚集的活动等特别紧急措施,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3)加强个人防护:在流行期间,应减少婴幼儿集中,劝阻家长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机会;可采用戴口罩的方法减少感染。

第2题:

对口蹄疫疑似疫情应该如何处置?


正确答案: (1)对疫点实施隔离、监控,禁止家畜、畜产品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
(2)必要时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第3题:

散发麻疹疫情处置


参考答案:1.传染源控制措施(1)病例诊断: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根据麻疹诊断标准作出诊断。(2)疫情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无条件进行网络直报的医院,应及时将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单用传真方式传至医院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其代做网络直报,对疑似、死亡病例应及时做好更正报告。(3)患者隔离治疗: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患者可采取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在家隔离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延长至出疹后10天。(4)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麻疹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掌握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帮助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5)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指曾护理过麻疹病例,或与麻疹病例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时,及时掌握密切接触者与患者接触时间、地点、接触方式及与患者关系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与登记,对确认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间至少为21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观察期间可不限制其活动;观察内容告知密切接触者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掌握密切接触者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如出现疑似麻疹症状,应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由所在地乡村医生、校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解除医学观察期标准为医学观察期满且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麻疹患者。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1)消毒:麻疹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因而对病家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一般不需要药物消毒和开展终末消毒。可采用通风、洗晒或太阳下暴晒方法杀灭病原体。(2)其他措施: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透光、清洁。幼托机构、学校、电影院、会场等应加强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1)预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现行的免疫程序是麻疹疫苗8月龄初免1针,18月龄到24月龄时复种1针。接种剂量为0.5ml。发生疫情后,可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30岁的易感人群,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2)开展健康教育: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疾病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第4题:

简述麻疹爆发疫情的概念


正确答案: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10天内发病大于等于2例;
(2)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病大于等于5例。

第5题:

对国家规定的一、二、三类传染病,不能随意处置,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疫情,严防随意处置造成疫情扩散。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疫情处置


答案:
解析: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对流感患者做好隔离工作,患者较多时可以就地隔离,减少传播的机会,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3天医学观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本地区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如村庄、学校、幼托机构、工厂、公司等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较多聚集性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建立学校、幼托机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发病的报告渠道。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4h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在
24h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开展疫情追踪,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在流行期间减少或暂停大型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必要时学校停课,停止使用共用教室,并做好消毒处理等工作。
(1)通风换气:发生疫情的单位在自然通风不良的地方增加机械通风设备,或停用空调设备。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在课间等时间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空间消毒:重点场所、公用物品积极进行消毒处理,可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
(3)停课、停业:根据疫情规模,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到达公共场所时应戴口罩,少去医院或卫生所等患者集中的地方诊病。
3.对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重点为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公众用纸巾掩着口鼻打喷嚏、咳嗽,用过的纸巾妥善处理勿乱扔;在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接触患者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看护患者时戴口罩;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减少压力和戒烟建立良好的机体免疫;尽量不去公共场所等。
(2)药物预防:在流感暴发初期,高危人群(48h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可有效预防流感。此外,中药(方剂或合剂)也可用于预防。
(3)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分。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流感暴发流行时,如确有必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可采取应急接种措施,保护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对于部分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质者、12岁以下儿童禁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第7题:

消除麻疹工作是通过提高(),加强(),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措施。


正确答案: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监测

第8题:

流行性感冒疫情处置


参考答案: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对流感患者做好隔离工作,患者较多时可以就地隔离,减少传播的机会,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3天医学观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本地区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如村庄、学校、幼托机构、工厂、公司等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较多聚集性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建立学校、幼托机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发病的报告渠道。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4h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在24h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开展疫情追踪,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在流行期间减少或暂停大型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必要时学校停课,停止使用共用教室,并做好消毒处理等工作。(1)通风换气:发生疫情的单位在自然通风不良的地方增加机械通风设备,或停用空调设备。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在课间等时间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2)空间消毒:重点场所、公用物品积极进行消毒处理,可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3)停课、停业:根据疫情规模,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到达公共场所时应戴口罩,少去医院或卫生所等患者集中的地方诊病。3.对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重点为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公众用纸巾掩着口鼻打喷嚏、咳嗽,用过的纸巾妥善处理勿乱扔;在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接触患者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看护患者时戴口罩;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减少压力和戒烟建立良好的机体免疫;尽量不去公共场所等。(2)药物预防:在流感暴发初期,高危人群(48h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可有效预防流感。此外,中药(方剂或合剂)也可用于预防。(3)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分。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流感暴发流行时,如确有必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可采取应急接种措施,保护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对于部分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质者、12岁以下儿童禁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第9题:

简述麻疹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步骤。


正确答案: 1. 核实疫情。
2. 病例搜索
(1)制定搜索病例定义,包括搜索时间段、地域范围和人群范围及病例症状体征等要素。
(2)确定搜索范围及方式并开展搜索。
3. 病例个案调查。对每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对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要重点调查其发病前7~21日以及在传染期的活动情况、接触人群,了解可疑的暴露因素以及与续发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等流行病学信息。
4. 流行病学特征描述。按照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对暴发进行描述,确定暴发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线索等。
5. 传播风险评估。包括需获取发生麻疹暴发疫情的地区人口构成、地理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近5~10年麻疹流行情况、近期开展的大型集会活动等相关信息。以及开展接种率评估、常规免疫接种率分析和暴发疫情发展趋势评估等。

第10题:

多选题
麻疹监测特异性指标包括()。
A

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

B

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

C

疑似麻疹排除报告发病率;

D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起数占暴发疫情总起数的比例。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