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胆囊触诊的手法及临床意义 。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胆囊触诊的手法及临床意义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演示脾触诊的手法。


参考答案:1.双手触诊法 患者仰卧位,双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9~11肋处,向上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垂直,配合呼吸,逐渐向上迎触脾缘。当脾脏轻度肿大,平卧位触诊不到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更易触到。2.单手触诊法 适用于脾脏明显肿大且位置表浅时,用右手单手触诊即可查到。3.触诊内容 触及脾脏时注意其大小、质地、边缘、表面情况,有无压痛等(图2-1-38)。

第2题:

简述麦氏点、胆囊点、脊肋点的位置及这些点出现压痛或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⑴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该点出现压痛标志急性阑尾炎病变。
⑵胆囊点位于右腹直肌外缘(或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该点出现压痛标志急性胆囊炎病变。
⑶脊肋点位于背部第十二肋骨与脊柱的夹角顶点,该点出现压痛或叩击痛标志肾的病变,如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结核等。

第3题:

简述数脉的脉象临床意义及特征。


正确答案: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不满七至。见于热证、里虚证。

第4题:

简述酸溶血试验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酸溶血试验也称Ham’s试验,正常人为阴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病人红细胞膜对补体敏感,在酸性条件下能被正常人新鲜血清中补体溶解,Ham’s试验基于此原理。若将正常人血清灭活,就不能溶解病人的红细胞,该试验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确诊试验。

第5题:

常用的胆囊检查手法是()

  • A、浅部触诊法
  • B、钩指触诊法
  • C、双手触诊法
  • D、沉浮触诊法
  • E、深部触诊法

正确答案:B

第6题:

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液波震颤、腹块触诊)(18分)


参考答案:(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6分);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2分)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2分)③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2分)(2)腹部异常包块触诊(6分)①触诊包块手法正确(3分)②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3分)。(3)液波震颤触诊(4分)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3分)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1分)(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①反跳痛检查如何操作?(1分)答: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②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各有什么特点?(1分)答: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质地、光滑程度,边界情况等。③液波震颤检查什么?腹腔内有多少液体可查出液波震颤?(1分)答:检查有无腹水,超过3000-4000ml可查出。

第7题:

常用的胆囊检查手法是()

A.浅部触诊法
B.钩指触诊法
C.双手触诊法
D.沉浮触诊法
E.深部触诊法

答案:B
解析:

第8题:

简述胆囊触诊的手法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1.单手滑行触诊胆囊被检查者仰卧,双腿屈曲,腹部放松。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嘱被检查者深呼吸。呼气时检查者将手指压向腹部深处;吸气时,手指向前、向上在胆囊点下方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图2-1-34)。2.临床意义(1)正常胆囊不能触及,肿大时在右肋弓下腹直肌外缘可能触到一卵圆形的肿块,随呼吸上、下移动。(2)急性胆囊炎 肿大胆囊呈囊性感,有明显压痛。(3)壶腹周围癌 肿大胆囊呈囊性感,无压痛。(4)胆结石或胆囊癌 胆囊肿大有实性感。(5)Murphy征 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的胆囊点有压痛,称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征阳性。(6)Courvoisier征 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渐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

第9题:

简述腹部浅部触诊手法。


正确答案: 1.检查前嘱被检查者排空膀胱,检查时取仰卧位,双腿屈起,腹部放松。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的右侧。
2.触诊手法检查者前臂应与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让被检查者适应片刻,检查者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完一个区域后,检查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
3.触诊顺序一般先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最后检查病痛部位。
4.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腹部肿块、液波震颤及振水音等。

第10题:

简述ASA分级标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Ⅰ级:仅有局部病变,重要生命器官无器质性疾病,对麻醉耐力良好。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周身疾病,重要生命器官有早期病变但可代偿,对麻醉耐力亦良好。
Ⅲ级:有严重周身疾病和明显重要器官疾病,其功能接近失代偿。麻醉有一定危险。
Ⅳ级:有生命危险的周身疾病和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已尚失劳动能力。麻醉危险极大。
Ⅴ级:病情危重需紧急手术,不论手术与否生命也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