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吉芬物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题目
问答题
何为吉芬物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间的关系解释低挡商品和吉芬商品之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

当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此商品的需求量,但收入效应则倾向于减少此商品的需求量。
如果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此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这是最常见的情形;但如果收入效应等于替代效应,需求直线呈垂直;如替代效应弱于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此物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由此可见,低档商品不一定为吉芬商品,低档商品是指收入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而吉芬商品是因低档商品中的收入效应足够强以致于使该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发生了同方向的变动。


本题考查商品和吉芬商品之间的区别

第2题:

对于低档商品而言,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价格下降,则()。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促使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导致其需求量增加,而收入效应导致需求量减少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导致其需求量减少,而收入效应导致需求量增加


参考答案:B

第3题: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价格下降,则()。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促使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导致其需求量增加,而收入效应导致需求量减少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导致其需求量减少,而收入效应导致需求量增加


正确答案:A

第4题:

作图表示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答案:
解析:
吉芬物品是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如图1-1所示,横纵坐标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物品。初始状态,消费者最优选择点为以,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最优选择点为b。可以看出,随着商品1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需求量减少了X'1X"1,即为总效应。

通过补偿预算线FG可得,X'1 X’’’1为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X’1X’’’1为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并且其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最终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态的原因。

第5题:

分别用图分析正常品、劣等品和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商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案:
解析:
(1)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仅考虑商品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收入效应则相反,它仅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无论是分析正常品,还是低档品,甚至是吉芬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需要运用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就是补偿预算线。 (2)在图3-14中,以正常品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图3-14中,初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相应的正常品(即商品1)的需求为x11。价格P.下降以后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点,相应的需求量为x12,即P.下降的总效应为X12-x11,而且为增加量,故有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然后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AB’且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以虚线表示),相应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c点,而且注意,此时6点的位置一定处于c点的右边。于是,根据(1)中的阐述,则可以得到:由给定的代表原有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1与代表P1变化前后的不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不同的)预算线AB、FG分别相切的a、c两点,表示的是替代效应,即替代效应为X13 - X11,而且为增加量,故有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由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1和U2分别与两条代表相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相同的)预算线FG、AB’相切的c、b两点,表示的是收入效应,即收入效应为X12- X13,而且为增加量,故有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最后,由于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分别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所以,正常品的总效应与价格一定成反方向变化,由此可知,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关于劣等品和吉芬品。在此略去关于这两类商品的具体的图示分析。需要指出的要点是:这两类商品的替代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其中大多数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劣等品中的特殊商品吉芬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于是,大多数劣等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劣等品中少数的特殊商品即吉芬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化,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基于(3)的分析,所以在读者自己利用与图3-14相类似的图形来分析劣等品和吉芬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时,在一般的劣等品的情况下,一定要使6点落在a、c两点之间;而在吉芬品的情况下,则一定要使6点落在a点的左边。唯有如此作图,才能符合(3)中理论分析的要求。

第6题:

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间的关系解释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之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因其价格变动而发生的变动,称为价格效应。价格效应包括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收入不变时,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两种商品相对价格变化而导致的对该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收入效应是指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对该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一种商品为低档商品时,其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得消费者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收入效应却使得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大小不确定。如果一种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超过了其替代效应,从而导致该低档商品价格下降时,其需求量相应减少,那么,这种低档商品就是吉芬商品。因而,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商品,但低档商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第7题:

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案:
解析:

第8题:

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画图说明为什么劳动的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为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6版)第八章课后习题原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图形分析,同时对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分别作答,然后再展开讨论二者大小对最终劳动供给的影响。

劳动供给曲线是描述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的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1-2所示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因为劳动供给不仅是工资的函数,也是闲暇的函数。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涨到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两者带来的效用组成。事实上,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基于以上原因,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第10题: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


答案:错
解析: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