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试举例说明(结合SNA和MPS中的典型事例),这种区分与生产范围有何联系?

题目
问答题
何谓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试举例说明(结合SNA和MPS中的典型事例),这种区分与生产范围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国民核算中,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是指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又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被进一步加工或被一次性地消耗掉;中间使用的产品就是“中间产品”,如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办公耗用品和其他低值易耗品等。“最终使用”则是指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之后,在核算期内就不再被继续加工,它们或者是完全脱离生产领域作为消费品来使用,或者是留在社会生产领域内部继续周转,但不是作为劳动对象被一次性地消耗掉,而是作为劳动手段(固定资产)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作为补充的存货满足后续时期生产上的有关需求、作为贵重物品满足保值增值或鉴赏的需要,或者是被出口到国外(无论具体用途如何,都脱离了本国的生产系统);最终使用的产品都是“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生产范围的划分来决定的。例如,按MPS的理解,金融部门是非生产部门,它所消耗的电力和办公用品就是最终产品;按SNA的理解则不同,金融部门成了生产部门,它所消耗的电力和办公用品就不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企业使用的生产要素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A、初级生产要素和中间产品
  • B、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 C、劳动和土地
  • D、土地和资本

正确答案:A

第2题:

何谓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试举例说明(结合SNA和MPS中的典型事例),这种区分与生产范围有何联系?


正确答案: 在国民核算中,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是指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又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被进一步加工或被一次性地消耗掉;中间使用的产品就是“中间产品”,如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办公耗用品和其他低值易耗品等。“最终使用”则是指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之后,在核算期内就不再被继续加工,它们或者是完全脱离生产领域作为消费品来使用,或者是留在社会生产领域内部继续周转,但不是作为劳动对象被一次性地消耗掉,而是作为劳动手段(固定资产)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作为补充的存货满足后续时期生产上的有关需求、作为贵重物品满足保值增值或鉴赏的需要,或者是被出口到国外(无论具体用途如何,都脱离了本国的生产系统);最终使用的产品都是“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生产范围的划分来决定的。例如,按MPS的理解,金融部门是非生产部门,它所消耗的电力和办公用品就是最终产品;按SNA的理解则不同,金融部门成了生产部门,它所消耗的电力和办公用品就不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了。

第3题: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参考答案: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第4题:

不同生产类型中MPS的对象有()。

  • A、组件
  • B、加工品
  • C、部件
  • D、最终产品
  • E、原材料

正确答案:A,C,D,E

第5题:

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两大模式之间有何主要区别?又有何共性?


正确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
MPS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社会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只有创造物质产品或者作为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直接延伸的活动才是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非生产活动。这就是所谓的“限制性生产”观念。据此,全部社会产品都是由物质部门生产的,物质产品的价值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因此,MPS只须着重考察物质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即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物质产品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物质产品的使用构成和具体去向,等等。MPS的基本核算方法就是一般的经济指标和平衡表方法。这套平衡表的核心内容是有关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一些关键指标,各种平衡表之间除了经济指标内涵的关联性之外,不存在复式簿记体系所要求的严格核算对应关系。
相对于MPS而言,SNA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人类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活动都是生产活动;换言之,生产的本质不在于是否提供物质产品,而在于是否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这使得SNA的生产范围与MPS大不相同,它囊括了所有生产“货物”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这些部门分布于三大产业十分广阔的活动领域内。以此为基础的SNA不仅生产核算范围不同于MPS,而且整个核算结构也明显区别于MPS,两者的这一差异是根本性的。
(2)SNA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这些都大大扩充了SNA的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
(3)SNA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显著优越性,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以及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尽管MPS适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也不应将其一概否定。事实上,MPS在国民核算发展过从中也有其重要的历史贡献,诸如对国民经济按经济类型划分的方法、将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纳入国民核算的思想,以及在国民核算中率先编制、运用物资资料平衡表或综合物资平衡表的经验(这构成了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的雏形),都对现代的国民核算乃至SNA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能将MPS说得一无是处。

第6题:

下面关于MPS和SNA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PS既覆盖了物质生产,又覆盖了非物质服务生产
  • B、 SNA仅限于物质生产的核算
  • C、 MPS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主要总量指标
  • D、 SNA以国民收入为主要总量指标
  • E、 SNA主要采用平衡表方法

正确答案:A,B,C,D,E

第7题:

何谓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试举例说明(结合SNA和MPS中的典型事例),这种区分与生产范围有何联系?


正确答案: 在国民核算中,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和救济金,企业或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的社会保险付款等;再分配的结果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派生收入”。与初次分配不同,再分配可以发生在生产领域内部,也可以发生在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之间,但是,即使发生在生产领域内部,它也不是对生产过程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直接进行的分配。
生产范围的划分方式不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界限也不同。例如,在MPS的框架下,教育部门是非生产部门,居民支付的教育费用就是再分配,教育部门用这些派生收入来支付教师的工资就是更次一级的再分配了;但在SNA的框架下就完全不同,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则居民支付的教育费用就是购买服务产品的支出,教育部门用这些收入来支付教师的工资就不是再分配,而是初次分配了。

第8题:

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最终产品用于最终使用,和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某种产品用的中间产品不同。下列选项中,有关最终产品说法正确的是( )。 A.某项绿色工程,其中间产品是所栽种的树木,而最终产品则是改善后的环境质量 B.面粉厂生产的面粉捐给冰冻灾害严重的灾区人民,这里的面粉是最终产品 C.面包店生产的面包买给居民,这里的面包是最终产品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C
A项中,“栽种的树木”和“改善后的环境质量”均不属于“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或劳务”,因此A项错误;B项中面粉是被“捐赠”而不是被“购买”,因此错误;只有C项中居民是购买面包的最终使用者。故选C。

第9题:

简述MPS与SNA的区别。


正确答案: (1)核算观点不同:SNA采用全面生产概念,MPS采用物质生产观念。
(2)核算内容不同: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SNA增加了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3)核算方法不同:MPS采用单式平衡表方法,SNA采用复式记帐法本质区别:依据的生产理论不同

第10题:

何谓浆液性炎症?有何临床表现?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浆液性炎症以血浆渗出为其特征,含有3%~5%的蛋白质,其中主要为清蛋白。同时混有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浆液性炎症常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浆膜和粘膜等处。浆液性渗出物弥漫地浸润于组织内,局部出现明显的炎性水肿,如毒蛇咬伤、皮肤Ⅱ°烧伤时,在表皮内形成水疱。体腔的浆液性炎症造成炎性积液,如结核性胸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粘膜的浆液性炎症又称浆液性卡他,如感冒初期的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