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题目
问答题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联系:管理经济学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两者都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
区别:
1)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学科,研究抽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是应用学科,研究现实的企业。
2)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唯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氛围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3)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所处的环境的所有信息都是已知,管理经济学则认为企业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


第2题:

宏观经济学考虑市场失灵,而微观经济学是市场的帕累托有效性。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是 : ( )

A宏观侧重总量平衡关系,微观侧重经济行为

B微观分析的加总最终构成宏观分析

C宏观采取总量分析,微观采取个量分析

D二者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ACD

第4题:

从宏观和微观分析为什么有些材料有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有些没有?


正确答案:宏观上,体心立方中、低强度结构钢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高强度度结构钢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冲击功都很低,没有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面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一般没有韧脆转变现象。
微观上,体心立方金属中位错运动的阻力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位错运动阻力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在低温下,该材料处于脆性状态。而面心立方金属因滑移系较多,对温度不敏感,故一般不显示低温脆性。

第5题:

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键在于()

  •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
  •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正确答案:A

第6题: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环境污染问题,并说明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是否越严厉越好,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环境问题中存在外部性,使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存在差异,从而不能实 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环境污染问题属于负外部性问题。负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 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 的成本。一般而言,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 平,从而使得污染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量,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并非越严厉越好。如图1-1所示,D=MR是某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 际收益曲线,MC则为其边际成本曲线。在负外部性下,社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人的边际成本,它 由虚线MCJ+ME表示,ME可以看成边际外部不经济。竞争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为 X*;但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使社会的边际收益(可以看成为价格)等于社会的边际成 本,即应当为X*。因此,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造成产品生产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 平X*。 若政府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假定对污染企业增加环境税t,当t=ME时,此时厂商的边际成本 变为MC+ ME ,此时社会产量为最优产量X**。若政府加大控制力度,使得t=ME',此时MC+ ME' >MC+ME,社会产量为X***,显然X***

第7题:

试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解释为什么有些材料有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而另外一些材料则没有?


正确答案: 宏观上,体心立方中、低强度结构钢随温度的降低冲击功急剧下降,具有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而高强度结构钢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冲击功都很低,没有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面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一般没有韧脆转变现象。
微观上,体心立方金属中位错运动的阻力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位错运动阻力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在低温下,该材料处于脆性状态。而面心立方金属因位错宽度比较大,对温度不敏感,故一般不显示低温脆性。
体心立方金属的低温脆性还可能与迟屈服现象有关,对低碳钢施加一高速到高于屈服强度时,材料并不立即产生屈服,而需要经过一段孕育期(称为迟屈时间)才开始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迟屈服现象。由于材料在孕育期中只产生弹性变形,没有塑性变形消耗能量,所以有利于裂纹扩展,往往表现为脆性破坏。

第8题: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参考答案: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第9题:

以下关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哪一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对极其大的行业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范围内的问题
  • B、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现象
  • C、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D、不能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完全分开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区域经济学是()。

  • A、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 B、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 C、从经济学与生产布局学脱胎出来的,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科学
  • D、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间学科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