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两缺口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两缺口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两缺口分析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参考答案:

钱纳里和斯特劳特认为,从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多走过的道路来看,经济发展主要受三种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本国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影响了经济发展;二是“外汇约束”,即出口收入小于进口支出,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品进口,阻碍了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发展;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无法更多更好地吸收外资和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他们依据宏观分析,得到下列公式:
Y=C+I+X-M,Y-C-I=X-M,I-S表示储蓄缺口,M-X表示外汇缺口
政策意义:
第一,一国应当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应当积极地利用国外资源
第二,应当妥善地制定引进外资计划,采取适当措施调节外资的流向和结构,保证其有效使用
第三,应当进行经济改革,改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外资得到有效使用。


第2题:

简述两缺口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


参考答案:

内容:在利用外资条件下的积极调整,可以使两个缺口在经济增长率提高的情况下实现平衡。
政策意义:
1.两缺口分析强调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国内资源不足、经济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揭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是克服储蓄和外汇约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2.两缺口分析说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计划的必要性和政府调节的重要性。
3.两缺口分析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4.两缺口分析的政策意义在于: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国家应调节引进外资的活动,制定相应的引进外资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节外资的流向和结构,以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应当尽快进行经济改革,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


第3题:

简述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第4题:

试推导两缺口模型并分析它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正确答案: (一)缺口的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S=I即储蓄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当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持理想的增长速度时,出现了缺口,引进外部资源弥补这些缺口便成为必要。
(二)两缺口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储蓄与外汇缺口。
总供给Y=C+S+T+M总需求Y=C+I+G+X若T=G,则有:S+M=I+X或I-S=M-X
上式左边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为储蓄缺口;右边M-X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是外汇缺口。
由于有投资、储备、进口和出口四个独立的变量,进行调节的目的是使上述公式达到平衡。
(三)政策含义。该模型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必要性,它可以提高一国出口能力、使得高收入高储蓄的良性循环出现,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国内的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引进外部资源的要求,同时应该发挥政府在调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除了储蓄缺口、外汇缺口之外,也存在着财政缺口、技术缺口等情况。

第5题:

简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主要内容: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第一,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二,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第三,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一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国民革命的影响;三是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四是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五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正确。(2)重要意义:①它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②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③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第6题:

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其主要内容有: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关键在人;我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意义: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对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7题:

简述《莫雷尔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高等教育呈现的新现象除了学术型大学外,还有农、工学院涌现。1862年,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决定拨地办学,为农、工学院提供经费,培养工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学院也因而被称作“赠地学院”。
1861~1865年,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南北战争后,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在教育领导体制上,联邦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设立了教育总署,在各州分权的基础上,协调各州教育发展,从此美国教育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这一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这一法案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出现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开创了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第8题:

1.简述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意义迁移模型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意义迁移模型中的“意义”,指的是名人形象。该理论认为,意义或形象的迁移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定的文化环境赋予名人一定的象征意义,即名人形成一定的形象,成为某种性别、年龄、社会地位、个性或生活方式的象征;
第二阶段,当名人和商品一起出现在广告中时,名人就把这种象征意义或形象迁移到该商品中,使商品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第三阶段,消费者通过使用或消费这种商品而获得这些象征意义,重构自我形象。
名人广告的效果依靠的正是名人形象特征(象征意义)的迁移。

第10题:

简述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展开的以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革命运动。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的斗争锋芒直接指向了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强调用人性反对神权——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绝对权威;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世生活,赞成追求自由和幸福;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颂扬理性知识,重视人的聪明才智;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对“人”的肯定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