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迎来了它大发展的时代是指()。

题目
单选题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迎来了它大发展的时代是指()。
A

20世纪30年代以前

B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C

战后至1973年

D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国内外金融监管的最新发展包括(  )。

A.确立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
B.强化金融宏观审慎监管
C.强化对非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D.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
E.扩大金融监管范围

答案:A,B,D,E
解析:
国内外金融监管的最新发展包括:①确立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②强化金融宏观审慎监管;③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④扩大金融监管范围;⑤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

第2题:

试述金融监管国际协调面临的困难及其未来发展。


正确答案: 国际监管协调面临着以下一些障碍:
第一,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国家行动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在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中,如果协调可能引致收益,则各国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如果不合作甚至违背合作的承诺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则国家也有足够的动机不合作或违约。
第二,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意味着各国在监管政策方面失去了选择自由,而统一的监管标准和统一监管将使各国在不同程度上让渡本国的监管权力。主权的让渡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问题。
第三,各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发展的目标不一样,发展的理念也各有差异,这不能不使各国在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上面临困难。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金融发展上的差异和金融监管上的不同要求更使得国际协调困难重重。目前,各国金融监管制度各不相同,即使采取同样的监管制度,具体的法律安排上也还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提出了协调的需要,但同时又成为协调的障碍。
第四,三大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多边论坛,不拥有实质性的决策和执行权力。而且,监管标准的制定是协调各国利益的过程。程序烦琐,时间跨度长,难以根据现代金融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落后于发展的需要。观察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未来发展,有两个视角,不能偏废。
首先,随着金融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现代金融的国际协调和统一化发展趋势将不断加强,监管的标准规则、信息技术以及机构体系的统一化也将得到提升,局部的统一监管局面将继续推进、扩展,全球金融监管则将进入全面协调和统一监管并存的格局。
与之同时,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角,那就是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推进不可能脱离国际政治、经济总体的约束。在上面讲到金融监管国际协调面临的困难时,已经碰到这样的约柬。比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主权、民族的传统,如此等等,均不可能使金融监管成为全然超国界的制度安排。由此产生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

第3题:

简述国际私法协调与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国际协调与合作原则要求在处理国际私法关系时,应兼顾内国国情及民商法的基本原则和国际上的普遍实践与习惯做法,共同加强国际法律合作和国际私法秩序的建立。

第4题:

简述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基本框架。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提出了挑战:
(1)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单凭一国的监管力量难以控制
如果各国间缺乏金融监管的有效合作,一国金融崩溃可能引发周边地区甚至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
(2)国际金融活动跨越多国国境,造成各国的监管管辖权范围不明确
首先,国际金融活动超越了一国的行政管辖权,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其次,母国难以监管其海外金融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再次,东道国无法对跨国金融机构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监管;最后,各国监管当局从本国利益出发,彼此之间可能出现冲突。
(3)各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差异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各国对其国内金融业的监管覆盖面、标准、政策差别过大,无法形成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在此背景下,各国迫切需要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第5题: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一国金融监管和协调更多地依靠()。

  • A、国际性金融组织的作用
  • B、国际性行业组织的规则
  • C、各国政府的合作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

  • A、创新、协调、环保、开放、共享
  • B、创新、合作、绿色、开放、分享
  •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D、创新、合作、绿色、法治、分享

正确答案:C

第7题:

就金融国际化论证对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就金融国际化角度来看,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风险的国际化需要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一方面使得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多样化和复杂化,增加了金融机构经营的不确定性。同时,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也导致金融风险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不仅扩大了风险传播的范围,而且加快了传播的速度。而且银行同业支付清算体系把所有银行联系在一起,造成了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网。基于营业日结束时多边差额支付的清算体系,使得任何微小的支付困难都可能酿成全面的流动性危机。
在金融风险国际化的情况下,任何一国的监管机构都无法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管,迫切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2)金融国际化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需要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无论金融国际化的程度到达哪一层次,对于一国的金融监管当局而言都是严峻的挑战。
①在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别化之间,矛盾日益加深。就国际金融监管角度来看,当金融活动的监管还是单个国家政府的事情,金融监管行为还被限制在国家主权地理区域之内的时候,就意味着无法对国际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面临监管真空的危险。
②金融国际化加大了监管者和被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差异。本来,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国际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日趋复杂,国际经营和交易业务大量以表外业务的形式开展,监管机构根本无法及时完整地获得信息。这就使得监管者实施有效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
③国际金融业务的创新不断突破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使得监管机构面临崭新的监管对象。表外业务大量增加,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如此等等都导致监管部门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
④金融机构的集团化和业务综合化与金融监管分散化之问的矛盾。金融集团复杂的业务结构和风险结构本身,就使金融监管极为困难。问题还在于,目前许多国家实施的还是分散化的金融监管。这就使如何对进入本国的国际金融集团实施有效监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意味着各国的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协调与合作,否则,无论是对个别国家还是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都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
(3)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要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金融监管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由于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监管当局做出的不协调的监管决策很可能会导致世界范围内严重的低效金融产出,影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所以,这就需要各国监管当局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在政策上的相互协调。
(4)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的存在要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与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相对存在的是各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差异。在一个存在金融监管差异的国际市场中,有可能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监管竞争;二是监管套利。无论是监管竞争还是监管套利都可能影响监管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

第8题:

国际经济合作研究()的规律。

A.生产要素国际移动

B.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与发展

C.国际经济合作政策协调

D.国际经济合作具体方式


正确答案:A

第9题:

欧盟国际会计协调的新会计策略是()。

  • A、与美国FASB合作
  • B、与IASC合作
  • C、与经合发展组织合作
  • D、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合作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为什么要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 现代金融的发展逐步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及相应的金融风险国际化,使得各国的监管部门对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必须加强协调和合作,否则,无论是对个别国家还是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都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1)国际金融服务业经营风险增大,金融国际化在客观上要求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一,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脱媒”现象的出现,国际性大商业银行为了巩固和传统客户的关系,不得不压低贷款利率与放宽贷款条件,借以维持或发展银行资产业务。从而使银行资金营运的风险程度加大;第二,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为了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外,不断推出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为银行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业务领域,但也带来了金融投机过度、金融诈骗、诱发金融危机等国际性问题,使得商业银行难以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第三,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国际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它从发展中国家传导到发达国家,将直接动摇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2)在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别化之间,矛盾日益加深。例如,各国中央银行政策与态度不一,形成许多漏洞和矛盾,造成国际银行间严重的不平等竞争;离岸金融中心形成国际银行的特殊掩护地和避风港。如卢森堡、开曼群岛、巴拿马群岛和巴哈马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商业银行都不在任何一国中央银行的有效监督之下,这就加大了国际金融业务风险,迫切需要统一、协调和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3)国际金融业务的创新不断突破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一方面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增加,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例如,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共有1086家商业银行倒闭,是1934——1980年银行倒闭数的46倍;1991年著名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一案打破了人们认为国际金融界的大银行不会倒闭的观念,使人们意识到外部监管等约束的重要性。90年代,特别是1991年以来国际银行危机日益加深,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倒闭者增多,且大银行合并、收购频繁,如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法国里昂银行、日本大和银行经济危机等,都充分说明加强和协调国际社会对国际金融市场统一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