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什么是古典区域?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什么是古典区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至某一不能再低的水平时,流动性偏好可以无限制地吸纳货币,流动性偏好成为绝对的现象。古典区域是指当利率高达某一水平时,人们的闲置余额将尽数投入债券,而使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应该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


参考答案:

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则LM曲线呈垂直状态。此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非常大,财政政策对收入几乎没有影响,而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明显。


第2题:

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当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居民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

第3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什么是古典区域?


参考答案: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至某一不能再低的水平时,流动性偏好可以无限制地吸纳货币,流动性偏好成为绝对的现象。古典区域是指当利率高达某一水平时,人们的闲置余额将尽数投入债券,而使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的现象。


第4题:

在CRM环境下,什么是客户满意陷阱?如何解决客户满意陷阱?


正确答案: (1)在CRM环境下,客户满意陷阱是:顾客满意度高而忠诚度却很低,即客户满意不等于重复购买行为,客户满意不等于客户忠诚.
(2)解决客户满意陷阱的方式:企业可以向顾客提供品质高,性能好,价格优的产品,尽最大努力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让顾客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实惠。还可以增强员工的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与顾客进行更多的沟通,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加强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分额,减少顾客在购买产品过程中耗费的各种成本,提高顾客的让渡价值。

第5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结合图形分析当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答案:
解析: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的一种经济状态。当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1)流动性陷阱时财政政策效应。如图1—5所示,LM曲线水平,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移动到IS,利率不发生变化,而收入水平有较大地提高,这是因为当LM曲线水平时,h将无限大,“挤出效应”为零,从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图1-5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形的财政政策效果(2)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应。如图1—6所示,LM曲线水平表明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中。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但是,IS曲线和新的LM曲线的交点并不改变,所以均衡收入水平也不变,故货币政策完全无效果。图1-6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形的货币政策效果

第6题:

如果利率水平处于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效力最大。()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流动性陷阱吗?


答案:
解析:
(1)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2)量化宽松政策指中央银行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其中,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量化宽松政策本就是在利率逼近于零,经济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时所采用的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因而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导致流动性陷阱。 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在于直接影响银行、企业和家庭外部融资的成本和可获得性,按照不同的作用机理,它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央行明确承诺政策利率将长时期保持低位;固定利率长期再融资操作;资产购买。在零利率下限处其作用机制如下:①美联储大量购买资产,有利于稳定投资市场的预期,由于在利率水平很低情况下,资产价格处在较高的水平之上,大量购买资产能减少投资者抛售债券的情况,从而使得社会的投资水平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减少,减轻因为萧条对经济而带来的冲击;②美联储大量购买资产,有利于刺激国内总需求,其作用机制类似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政府的扩张性政策稳定经济。流动性陷阱本质是人们的预期在起作用。在利率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债券价格水平很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降并减少投资,政府发行的货币全部持有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而量化宽松的政策正是通过影响人们对债券市场的预期,从而刺激经济的。

第8题: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参考答案:

当利率降到很低水平时,一方面人们持有货币成本极低,另一方面债券的价格极高,人们预期利率只升不跌,有价证券价格只跌不升,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即对货币投机需求无穷大,这种情况被称作“流动偏好陷阱”。此时,如果政府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将十分有效。此时,LM曲线呈水平状,不存在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第9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答案:
解析: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债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不能增加投资的一种经济状态。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和有效需求。

第10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正确答案: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此时债券价格已上升到足够高时,人们购买生息的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此时,人们认为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如果购买债券只会遭到损夫。于是他们就不会再买债券,而宁肯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也不会去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价格不会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在下跃。这种情况说明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对利率和投资进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