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题目
问答题
评价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改革措施。


答案:
解析:
(1)统一币制。禁止郡国铸钱,把钱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五铢钱为法定的货币。 (2)盐铁官营。汉初盐铁私营,汉武帝下令盐铁收归国家经营。
(3)均输法。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
(4)平准法。由国家平抑物价。
(5)算缗、告缗。算缗就是汉武帝颁布的要求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据此纳税的法令。告缗即规定凡有告发商人隐匿资产或呈报不实者,将没收资产的一半分给告发者,作为奖励。

第2题:

简述汉武帝钱币制度改革的内容。


正确答案: 汉朝初年,经济一派凋敝,秦朝留下的“半两钱”日益贬值。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对钱币进行改革,废除“半两钱”统一铸造“五铢钱”,非上林三官铸的五铢钱不许使用。此后五铢钱在中国使用了700多年。

第3题: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

B.实行金钱本位制

C.统一铸币权

D.大数用金,小数用钱


参考答案:AC

第4题:

以下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 A、改革币制
  • B、改革内政
  • C、发展生产
  • D、改革军制

正确答案:A

第5题:

评价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正确答案: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6题: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决定实行币制改革。这次币制改革的要点是:()。
发行金圆券

第7题:

简评汉武帝币制的改革汉武帝五铢钱币值改革。


正确答案: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第8题:

简评金圆券币制改革。


参考答案:

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浩大的军费开支,使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1946年,财政赤字达四万八千亿元,1947年财政赤字为二十七万亿元,其中光军费支出即近二十五万亿元。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就是滥发纸币。1948年夏秋之际,国内战争的态势发生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占优势,并进入战略反攻,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正处于崩溃之中,法币也走到绝境,面额五百万元的大钞已经问世,当时市场上买一只大饼要三万元,因此千元面额以下的钞票竟连乞丐都拒绝受赐,法币极度贬值,已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
国民党政府经过一番策划,推出一项挽救措施,这就是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作出全国广播,并公布‚金圆券发行法‛,主要内容为:金圆券每元法定含金0.22217厘,由中央银行发行,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金圆券一元折法币300万元,东北流通劵三十万元。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券的发行。当中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枢,由蒋经国为副督导,实际掌握上海的经济情况。金圆券的快速贬值及造成的恶性通胀,源自政府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国民党政府无视于财力的限制,继续维持战事。政府赤字以印钞票支付,造成急剧的通胀。
政府既不能自控通货的发行,只试图以违反市场规律的行政命令去维持物价和币值,最终引致金融混乱,市场崩溃。受金圆券风暴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内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没有大资本家的财力和资源去保护自己仅有的财产,亦不如乡间农民或无产阶级的无产可贬;在金圆券发行初期或被迫、或出于信任政府,将累积所得的财产换成金圆券。在恶性通胀中所承受的损失最大,部分人因而变成一无所有。国民党政府虽然因金圆券发行,搜得民间的数亿美元金银外汇;却失去了国内本来最应倾向他们的阶层:城市人民的信任与支持。1948年中,国民党在军事上已节节失利。金圆券风暴令国民党在半壁江山内仅余的民心、士气亦丧失殆尽。是造成整个国民党政权迅速在大陆崩溃的原因之一。


第9题:

简答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趋向。


正确答案: 改革势在必行:在现有货币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
①改革和加强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
②维持目前国别性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手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
③增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完善会计制度,实现国际社会对金融市场有效监控。
④加强各国政府对本国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第10题:

材料: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时,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由于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以上林三官五铢钱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较大成功。——摘自邹志琼《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1)背景:铸币失控破坏的金融秩序;郡国铸币威胁中央集权;富商大贾奴役穷人,激化社会矛盾。政府要加强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
(2)积极作用:解决了币制混乱问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