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出版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题目
判断题
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出版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经济均衡时必然实现了充分就业。


参考答案:错

第2题:

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A.阿瑟.奥肯

B.凯恩斯

C.边沁

D.庇古


参考答案:B

第3题:

()的出现被称为经济史上的边际革命。

A.边际学派革命

B.重商主义革命

C.理性预期革命

D.凯恩斯革命


正确答案:A

第4题:

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出版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对凯恩斯革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凯恩斯革命彻底摆脱了古典经济学的影响

B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成为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

C凯恩斯革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D凯恩斯革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D

第6题:

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是()

A.农主义、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B.斯密经济学说的兴起,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C.边际革命,马歇尔经济学说形成和凯恩斯革命

D.约翰.穆勒经济学说形成,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


参考答案:B

第7题: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他关于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看法。后来他的追随者又在他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修正,从而形成了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


参考答案:正确

第8题:

简述凯恩斯《通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分歧。


参考答案:

①在就业理论方面,凯恩斯抨击”供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抛弃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工资、物价、利率的自由伸缩,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保持充分就业的教条;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前述有效需求的不足,并不总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就业量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只是可能达到的各种就业水平的一个特例和极限。
②在利息理论方面,传统经济学认为利率取决于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与储蓄(对资金的供应)。若储蓄相对于投资需求来说过多了,利率就会下降,从而可以刺激新的投资,使投资与储蓄量又均衡,保持充分就业。凯恩斯则否定这个传统理论,认为利率不决定于储蓄与投资,而决定于人们的”流动偏好”和货币的供应量。此外,凯恩斯认为降低利率虽可刺激投资,但利率的下降有一定限度;如果投资前景不佳,资本边际效率很低,即使利率降到最低限度,也不足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③在工资理论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如果对劳动的需求低于供给,出现失业,工资就会下降,工资的下降就会使就业重新增加。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就业之所以不能够持续,则是由于工会组织等阻止工资降低,使工资具有”刚性”的结果。凯恩斯否认这种说法,认为即使工资不具有刚性,只要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且,降低工资不能”救治”失业,只能使消费需求更加不足,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
④在货币理论方面,凯恩斯认为对物价起直接作用的不是货币供应量而是有效需求,前者只能间接影响物价。例如,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会使利率下降,如下降的幅度足以刺激投资,使有效需求增加,就有可能间接影响物价,但也须视起始的就业水平而定。若当时已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则由此引起的有效需求增加,就会引起物价上升;但若起始的就业水平很低,则对物价的影响很小或不发生影响。
⑤在分析方法上,传统的庸俗经济学一般侧重单个企业和单个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分析以及单个商品、单个生产要素的供求与价格均衡关系的分析;而《通论》则侧重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两者有显著区别。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常称前者为”微观经济分析”或”个量分析”;称后者为”宏观经济分析”或”总量分析”。


第9题: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凯恩斯革命又被称为“革现代经济学的命”或者“革萨伊的命”。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