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主要阶段?

题目
问答题
区位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主要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区位理论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古典区位理论

B.改进后的区位理论

C.近代区位理论

D.现代区位理论


参考答案:A, B, D

第2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正向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前四代计算机的特点是: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程序主要为机器语言.
第二代是晶体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了汇编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第
三代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操作系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诞生并开始使用.
第四代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情况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开始使用.

第3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


正确答案: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1)视听教学阶段
(2)程序教学运动和个别化教学阶段
(3)教学系统设计方法阶段

第4题:

婴幼儿认知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一)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
(二)动作习惯和知觉形成阶段,1~5个月;
(三)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5~9个月;
(四)手段与目的之间协调阶段,9~12个月;
(五)感知运动智力阶段,12~18个月;
(六)智力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

第5题:

请详细论述土地区位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容以及区位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区位可简单的解释为客观物质分布的地区和地点,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是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1)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的中心内容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自然特性,更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2)工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3)城市区位论:基本内容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的“等级——规模”学说,被概括为区域内城市等级与规模关系的六边形模型4)市场区位论:特点是把生产区位和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5)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指导意义: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

第6题:

区位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主要阶段?


参考答案:

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⑴古典区位理论,主要指杜能于1875年创立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于1909年创立的工业区位论;
⑵改进的区位理论,主要指直到二次大战前后经过改进的各种经济区位理论;
⑶现代区位理论主要是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以区域经济研究为特征的区位理论。


第7题:

区位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1)区位理论从单个经济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的模型推导,转为力求接近实际的区域分析和建立在实践中应用的模型,为实际的决策提供依据。(3)区位决策的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以外,还加进了范围更加广泛的第三产业。(4)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对传统的区位论提出挑战。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区位论的研究条件和范围,为区位论提出新的研究课题。(5)数学模型的广泛建立、计算机技术的大量使用、遥感技术的应用等,为区位理论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题:

区位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区位理论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古典区位论。起始时间为19世纪20年,研究对象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追求目标是成本最低,理论特色以微观的静态、平衡为主,代表人物是杜能和韦伯。(2)第二阶段:近代区位论。起始时间为20世纪30年代,研究对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市,追求目标是市场最优,理论特色以宏观的静态、平衡为主,代表人物是克里斯塔勒和廖什。(3)第三阶段:现代区位论。起始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研究对象为城市和区域,追求目标是优势最显,理论特色以宏观的动态、平衡为主,代表人物是俄林和哈格斯特朗。


第9题: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答案: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 的护理阶段
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在长期对疾病护理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2)以病人为中心 的护理阶段
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士应用科学的方法——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护理学通过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以及自身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特点:护理学已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的应用学科。护理的对象从病人扩展到健康的人,从个体扩展到群体;护理的任务从疾病护理扩展到从健康到疾病的全过程的护理;护理的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扩展到所有有人的地方。护士成为向社会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主要力量。

第10题: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主要事件有:意大利教授G.Azzi在1929年在大学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并在1956年出版了《农业生态学》一书,定义了农业生态学。1972年日本的小田桂三郎出版了《农田生态学》用到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之后也有学者出版关于农业生态学的书,且在各类生态学国际会议上农业生态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近年来,农业生态学在生态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