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表现为()。

题目
单选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表现为()。
A

单纯白细胞减少

B

单纯红细胞减少

C

红细胞及白细胞两项减少

D

单纯血小板减少

E

全血细胞减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35岁。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显示:Hb50g/L。护士应指导患者

A、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

B、无须限制体力活动

C、卧床休息为主,间断床上及床边活动

D、绝对卧床休息

E、避免重体力活动


参考答案:C

第2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而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3题:

患者男性,25岁,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正常值,疑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现需做骨髓穿刺术。


参考答案:(1)患者体位(1分)胸骨或骼前上棘穿刺时,模拟人仰卧位;棘突穿刺时,模拟人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模拟人侧卧位。(2)选择穿刺部位(可选择任何一个正确穿刺点)(2分)骼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胸骨穿刺点位于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3)消毒、局麻操作(7分)①洗手、戴口罩、帽子,穿洁净工作服。(1分)②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2分)③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其余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袖口上。(2分)④铺消毒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2分)(4)穿刺操作(8分)①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2分)②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2分)③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做涂片数张备送做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1分)④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塞阻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1分)⑤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min,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1分)⑥向患者告知骨髓穿刺情况,骨髓穿刺后应注意的问题。(1分)(5)提问骨髓穿刺的禁忌证有哪些?(2分)答:对血友病患者禁忌做骨髓穿刺。

第4题: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常规诊断标准是(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第5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方法是

A、血常规检查
B、骨髓穿刺检查
C、CT检查
D、临床症状
E、骨髓活检

答案:E
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者骨髓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增生缺乏,为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方法。 [考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第6题: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酱油色尿,最特异的诊断性检查是 ( )

A.荧光斑点试验

B.蔗糖溶血试验

C.酸溶血试验

D.热溶血试验

E.血常规


正确答案:C
酸溶血试验又称Ham试验,指患者红细胞与酸化后的血清一起置于37℃环境中作用,红细胞发生破坏,即为阳性,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第7题: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有意义的方法是A.血常规检查B.骨髓穿刺检查C.CT检查S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有意义的方法是

A.血常规检查

B.骨髓穿刺检查

C.CT检查

D.临床症状

E.骨髓活检


正确答案:E
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第8题:

患者女性,34岁,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正常值,疑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现需作骨髓穿刺术(在医学模拟人上操作)(20分)


参考答案:(1)患者体位(与选择穿刺部位有关可任选一个穿刺点)正确(2分);①髂后上棘剌穿点:模拟人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②髂前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仰卧位,髂前上棘,取骨面较宽、平处。(2)无菌操作,消毒、铺洞巾、局麻操作正确(12分);常规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2分)戴帽子、口罩、穿手术衣(3分)戴好帽子、口罩后双手提起衣领两端,抖开全衣,两手臂同时伸入袖筒;提出腰带双手交叉向对侧后,让他人系结。戴无菌手套(5分)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2分)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手术衣袖口上。(3分)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2分)(3)穿刺操作正确(考生口述并模拟操作)(6分)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2分)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1分)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作涂片数张备送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1分)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或皮下组织块塞阻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1分)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1分)

第9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表现为

A.单纯白细胞减少
B.单纯红细胞减少
C.红细胞及白细胞两项减少
D.单纯血小板减少
E.全血细胞减少

答案:E
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受损,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即造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功能受损,因此血常规为全血细胞减少。

第10题:

败血症患者的血常规表现为()

  • A、白细胞增多
  • B、中性粒细胞减少
  • C、血小板不减少
  • D、血红蛋白升高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