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地历史上,有哪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究其原因是源于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题目
问答题
在汉地历史上,有哪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究其原因是源于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搜集图书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 B、汉武帝
  • C、汉光武帝
  • D、唐太宗

正确答案:B

第2题:

器世界最终毁灭的因是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毁灭的因缘,一方面是因为万法的无常,因缘灭尽时自会消散;另一方面,也是众生造业比较严重,如《大楼炭经》云:“遭火灾变时,天下人皆行非法、邪见,不见正,犯十恶事...”不管怎么样,外面的世界终有一天会示现无常。跟浩瀚的宇宙世界比起来,我们每个人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这个地球村中,毕竟也是一个“地球公民”。其实地球公民不仅包括人类,也包括旁生等其他众生,我们是地球村的公民,牦牛也是如此,彼此之间都是邻居。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肆意杀戮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工业污染严重...致使自己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也许七水一火的灾难还没降临之前,依靠人类的恶行,就已经导致了自身的灭亡。不论是家庭小环境,还是大环境,我们都应该关心,同时要以慈悲上爱护那时生存的动物,若能如此,人与自然之间会增上和谐的气氛,天人也会撒下吉祥的花雨,人们的生活定会和平安乐。相反,假如人类恶心遍满、行为粗暴,对自然界肆无忌惮地破坏,则定然感召种种灾难。近年来,世界各地为什么频频出现地震、火灾等不悦意的天灾人祸?实际上就是跟众生的行为有关。

第3题:

为什么说做生意的话,很容易把十种不善业都占尽了?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 1)比如,在销售过程中,本来自己卖的是低劣商品,却巧舌如簧地说:“我自己买进时,成本也是花了多少钱。先前某人说给怎样的价,我都没有卖。但如果你要,算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赚钱了,赔一点也可以...”全是一派胡言,这就是妄语。
别人在进行了交易时,自己如果也很想买,就谎称这个物品不好,在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不和,最终使自己得利,这是离间语。口出不逊地说对方质量太次、数量不对,或因欠款不还而吵得天翻地覆等,这是恶语。
毫无意义地评论价格太高,本来不想买也与对方讨价还价等,属于绮语。
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别人,野心勃勃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这是贪心。
希望他人一败涂地,这是害心。杀羊、杀鱼、杀鸡等做买卖,就是杀生。
可见,在经商的时候,十不善业除了邪见、邪淫以外,其他都已直接具足了。当然,间接也可具足这二者,比如为了谈生意,踏入不正当的场所,这是邪淫;生意做久了,不好好闻思修行,自然就会底毁因果、三宝,这就是邪见。
2)除了造不善业之外,做生意如果经营不顺利,还会倾家荡产,使大家深感痛苦,最终损人害己,甚至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如果搞得好,生意稍有起色,那不论赚了多少也不知足,一直贪得无厌,就算是财产与多闻天子不相上下,也仍旧兴致勃勃从事罪大恶极的经商。现在许多人都是这样,即使拥有几千万、几亿,但还是不断在投资,一辈子既没有为社会做什么事,也没享受过一天的快乐。到头来,就这样在忙忙碌碌、散散乱乱中,寿命已经到了尽头。由于毕生没有行持过善法,每天都大吃大喝,杀害无量众生,也欺骗了无量众生,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悲惨地堕入三恶趣。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若人为恶贪,常覆其心者,恒入于地狱,及在饿鬼等。”

第4题:

在汉地历史上,有哪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究其原因是源于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 在汉地历史上的几次灭佛动运中,其中规模最大的,莫过于“三武一宗”。
根据历史分析,三武灭佛与道教有关,一宗灭佛跟儒教有关。不过也有人说,灭佛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这四次灭佛事件都如出一辙。由于之前几个朝代大兴佛教,如此加大了出财政支出,使国库空竭。遇到外患,僧尼不能出征打仗,平时也不用缴纳赋税,给社会带来很多压力。出家人本当艰苦修行,现在都坐拥大量地产,成为了大地主,寺院经济恶性膨胀。再加上皇帝认为佛教是印度的外来文化,与汉地土生土长的宗教有冲突,鉴于种种原因,之后采取措施灭佛。为此,宋代宗颐禅师也作过检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俭守真风。”
禅师的这番语话语,我们后学者不得不反思。现在有些出家人或修行人,知足少欲、生活简朴,行持真正的佛法,这很值得称道。但也有一部分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对社会和佛教没有任何贡献,反而引发世人对佛教的误解。作为一个佛教徒,倘若自己行持善法,对国家、社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即便没有能力做一些事,以清净心发愿的话,无形中也会给众生带来幸福安乐,这是毫无疑问的。反之,假如没有这样做,而是对钱财非常贪婪,从不守持戒律,行为也不如法,这种人泛滥成灾的话,确实给社会带来压力。所以,我们在了解人身难得的同时,对历史也有必要回顾,当前状况要跟以前佛教毁灭的因素进行对比。

第5题:

在修行的道路上,为什么说危害最大的就是亲友?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对一个山里的修行人来说,怨敌来到面前,强迫他不准修行,必须离开修行道场,他不一定会言听计从。但亲友的软言慰语,很多人都无力抵挡。
所以,许多修行的违缘并不是外来的,而是身边亲人带来的。藏地有些大德说:“外面的魔并不可怕,家里的亲人才可怕。”为了修行而与他们断绝关系,才是上等修行人。

第6题:

什么是佛法?不学佛有哪些过失?学佛有哪些利益?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1)佛法揭示的是宇宙的人生真相,是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令自他获得暂时的安乐,究竟解脱的妙理。
2)不学佛的人非常可怜,《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不可人无正智,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的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3)学佛所带给我们的,除了快乐,没有别人。在茫茫无边的轮回中,它是唯一的解脱津梁,故智者理应选择佛法。《别译杂阿含经》云:“唯有入佛法……是则归依处。”
4)比如现如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世间灾难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生命脆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瞬间就会失去。这些无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取舍因果,否则,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来的痛苦还会越来越多,不学佛这些道理就很难懂得。

第7题:

我们学佛的大环境怎么样?相较于古人为求法所经历的百般磨难,你生逢如此时代,有什么样的感触?


正确答案: 我们已生于佛法兴盛之地,又处于如今这个学佛自由的时代,这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这些人,学佛的因缘真的很顺,处于这么好的时代中,每天可以心无杂念,无忧无虑地闻思佛法。从学《入行论》到现在,大家共同学习那么长时间,其实没有出任何违缘。
以前的高僧大德为求法而历经千辛万苦,看到他们的行为:在六七年代,很多人念观音心咒都特别害怕,但曲恰堪布每天至少看经书二十篇左右,一直没有间断过。而法王如意宝不但看经书,还冒着生命危险弘扬佛法。即使在那种年代,这些大德对佛法的闻思也从没有停止,就这样从小一直到离开人间,以学习佛法、思维佛法、弘扬佛法的方式,完成了伟大的一生。这让我们很感动、很惭愧,即使在现在这么好的时代,仍有些胆小的人,稍有一点什么,就提心吊胆、草木皆兵,这种人不要说经历十年动乱,就算遇到一点点障碍,也会让他退转。
所以,我们有了圆满环境的同时,也要靠自己,要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根基?一旦时代变了,或社会风气变了,会以何种方式对待佛法?这是值得考虑的。

第8题:

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始终处于被政府支配的地位。政府想要你兴,你就兴;政府想要你衰,你就衰。对于佛教,历史上曾有数次由政府主导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灭佛运动,史称“三武一宗”,这“三武一宗”指的是()。


正确答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第9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是()。


正确答案:延安整风运动

第10题:

依藏地的习俗,若有人死了会怎么样对待?相较于汉地的传统,你有哪些体会?今后有何打算?


正确答案: 依藏地的习俗,人死后不管哪一家,在四十九天的过程中,都会请上师或僧人在尸体枕边念经超度,此时必须准备一个灵牌,把亡者的样貌画出来,并将其灵魂勾召在上面,以作为每天《闻解脱》灌顶的所依。灵牌是这样的:在一张纸上画一幅像,男人画男像,女人画女像。由于各地风俗不同,画像的风格也迥然有异,但一般而言,是画亡人在伞盖下蹲着,双手合掌。灵牌画好以后,上面作些伞盖、花鬘等,简单装饰一下,还要挂上亡人生前特别执著、最珍贵的东西,比如富人会挂珍珠珊瑚,穷人则挂自己的念珠。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莲师许多伏藏中也有如此要求。一般来讲,藏地人死了以后,条件如果允许,起码也要在一个七或两个七内给亡人念。念完以后,把这个灵牌及上面挂的珍贵饰物,一并交给亡人最有信心的上师,请他处理。
汉地的传统则更多的是世间的一些请乐鼓队吹打等,没有实义,甚至造业,但一些信佛的家庭也会有一些道友聚在一起,按照净土的教言为亡人助念,这样也的确有很大的功德。
但作为我们这些尚能闻思修的弟子来说,在生时,努力精勤地依上师的教言修行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