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说了一生的法,反而说从未说法呢?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佛说了一生的法,反而说从未说法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佛说了一生的法,反而说从未说法呢?


正确答案: 因为真法无可说,无法说,说不了。因此说“佛未说过任何法”。
佛说的法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本性、规律,叫作法性的东西。人心的本质是无法说清楚的,只能通过一定的修持让自己去发现,是说不清,说了也是没有用的东西,所以只能说“佛未说过任何法”,这也是从理谛的角度上来解释。
从事谛上来说,佛说八万四千法,说了45年的法,过去的无数佛说过法,到释迦牟尼继续说这些法,未来的佛还要说这些法。
所以要分清二谛,如果一概否定佛说法,是不正确的。

第2题:

维摩诘经上云:‘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是‘无生四谛法’,而佛的十大弟子中,摩诃迦旃延,在佛后所敷演的是‘生灭四谛法’(错)是时,佛为何不与其订定呢?假若维摩诘居士不到岂不是使诸比丘得不到利益呢?反而空说吗?


正确答案: 此说有三,
一、十尊者被维摩大士所呵在前,被遣在后,前或未知,后岂终不知也。
二、佛在此土说教,所有声缘菩萨,皆为所化,说一法门,含有多义;各随其根,而异其受,订正亦必遇缘,否则不契,应知生灭四谛,亦非错法,维摩大士并非破之,乃斥其执小,不知观诸比丘之机。
三、说法有权有实有自说有借他说,此乃故借十尊说小,而显大士说大,无非皆施善巧,专以为利众也。

第3题:

为什么有人说钝根反而成就可能快呢?


正确答案:虽然知识理论的正确性、合理性需要分辨,但前人验证过的知识,对使用知识的人来说,不必要,也不可能样样都要自己来重新验证。如果那样做,反而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再者,修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理性分辨能力和增益智慧的手段。
在一般情况下所学的法,有“经”“续”和著名佛法大师的“疏论”根据,传法人的学问、德性被证明是可以信赖的,具有讲授和实修的可靠传承者,就可以相信。
因此钝根人如果得到良师益友,得到公认的正法,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修持,反而比那些半信半疑、思想污染较深的有学问的人,更有获得好成就的希望。
因为一般的利根学人,因其见闻广,大脑就像一个杂货商店,三教九流的货色样样都有,思想意识的白纸上涂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颜色。这种人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和慧眼,在思想意识里很难形成纯洁的、色调鲜明的信仰画面。
这就是信仰坚定专一的钝根人有时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利根学人反而出成就快的原因所在。

第4题:

为什么佛子在遭遇痛苦、逆境时,反而会令善法增上、罪业不生?请举一实例。


正确答案: 由于他的大悲心、对善法的意乐极为强烈,即使再大的困难和违缘出现,他也不会“知难而退”,反而会令安忍的力量越来越稳固,对殊胜菩提道的信心越来越增上。
如汉地高僧大德虚云禅师,他一生修道中,虽遇过许多危难,亦从来未舍弃过菩提心;还有清定上人,把二十余年的铁狱监禁,转为利益众生的闭关修行,悲心、信心等善法功德更为增长……

第5题:

佛教既然否认第一因,为什么密法里面有“本初佛”的概念呢?


正确答案:所谓“本初佛”(原始佛)、“金刚持”或译“持金刚”是释迦牟尼佛说密续时的名称,并非是密法承认有一个最初的佛。如释迦牟尼佛传密集时化现金刚持;传时轮时化现本初佛——时轮金刚持;传胜乐时化现嘿噜嘎金刚持;传瑜伽部大日续时化现毗卢遮那佛等等。密法中从来没有把传续经的本尊金刚持和释佛看做是两个人。
如果读过《华严经》,懂得一粒微尘中含藏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等于一粒微尘,诸佛法性平等无二,一佛等于诸佛,诸佛等于一佛的道理的话,就不会怀疑传经的僧人相释迦牟尼和传续的金刚相释迦牟尼非一非二说。

第6题:

为什么把智慧称作“解脱门”和“佛母”呢?


正确答案: 因为众生堕落六道,吃苦受罪的最终根源是愚昧无知,这愚昧无知就像遮盖双眼的黑色障碍物一样,因此称作“无明”(漆黑、幽暗)。智慧就像灯光和阳光,用佛法的智慧之光消除无明愚痴,就是解脱,就是佛。获得智慧就如从沉睡中觉醒,故称“觉知”、“觉悟”。
人类的一切知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是智慧的成就,不管是衣食住行、工业、科学都是智慧的成果,一切苦难和罪恶都是愚昧的产物,如战争。只有智慧才能解决人生的难题,只有智慧才能改造世界,这就是佛家的观点。

第7题:

耶稣行完神迹后为什么不让人去宣扬,反而低调行事呢?


正确答案: 因为如果那些收了耶稣医治的人都出去宣扬耶稣的话,那么像那些大祭司等人就会非常地嫉妒耶稣,而至于在耶稣还没做完工作的时候便会遭到大祭司等人的抓捕。这样就耶稣就不能完美的完成天父交给他的工作。

第8题:

有些人一听说大乘要布施身体,就胆战心惊,觉得特别可怕,为什么作者反而会说它很温和呢?


正确答案: 佛陀并没有要求刚学佛的人布施身体,在修菩萨行时,佛陀教导行人先以蔬菜等无足轻重的财物施舍给他人,久而久之心量可渐渐放宽,我执与我所执渐渐减弱,然后才尝试施舍较大的财物,乃至身体肢分等。这样层层递进修习,一旦觉悟自身空性的本质,对之生起了像菜叶一样无足轻重的感觉,那时候舍施身肉对菩萨又有何困难呢?

第9题:

有人说末法之期也就是大劫将临之期,为什么呢?


正确答案:末法之期,正智昏迷,嗜欲益甚,不明佛法敢背因果,多造罪业,以速成其恶果,自然劫祸来临。或有欲为善者,此时又有许多恶魔,混入世间,假托佛教,妄造邪说,设立黑教,诳惑愚人,使之误入歧途,以谤佛为信佛,求善反恶,求升反堕,平时则骗财,有机则造乱,自然劫祸来临。

第10题:

禅定的感受舒服、美妙,为什么佛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呢?


正确答案: 在欲界里有迎拒之心就会有苦,进入色界和无色界(禅定中),若有迎拒之心,有抓取,也会有苦,因为禅定是有为法修出来的。有为法有入必有出,无常生灭,如梦如幻,是抓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