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原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主要流派:加尔文宗、路德宗和安立甘宗
(3)历史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失败原因


参考答案:

1、以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且根深蒂固;
2、改革者内部的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举措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
3、人民群众并未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的负担更为加重,因而也对改革缺乏热情;
4、埃赫那吞的接班人过于软弱,背弃了改革。
5、外部环境逐渐紧张,赫梯的崛起威胁到埃及的政权。埃赫那吞无力解决西亚的紧张局势和亲埃及的统治者的救援,使得埃及的国际威信力下降。


第2题:

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制度内容,即成为清朝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第二,在内容上,一方面在新修新订的法律中继续保持肯定和维护专制统治的传统,另一方面,大量引入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保守的内容和先进的近代法律形式同时显现于新订法律法规之中。第三,在法典编纂形式上,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有关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第四,在实质上,修律是在保持君主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清末修律活动在客观上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首先,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其次,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再次,修律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最后,修律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近代化。

第3题:

怎样评价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意义:①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爱过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戊戌变法同样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它勇敢的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代之以君主立宪制,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是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③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同样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变法的过程中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④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提出了很多的新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还相对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政治势力更是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更没有掌握实权和军队。②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同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就决定了维新变法运动注定失败的命运。

第4题:

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阶级本质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2)阶级本质: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
(3)《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5题:

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答案:
解析: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西欧其他国家宗教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路德的宗教主张是多年来经常出现的考研题目,考生还应注意闵采尔的主张、加尔文的宗教主张,试着将它们加以比较。

第6题: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历史意义:
①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②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冲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宪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伪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改革了社会风气.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2)失败原因:
①主要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维新派虽然广泛地进行了变法维新的舆论动员,但所争取到的有力支持者甚少.维新派既无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②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仍要借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变法中曾允诺帮助中国的英国与日本没能给予维新派实质性的援助.
C.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维新派不仅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人民群众.由于缺乏群众支持,当维新派得知守旧势力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能求助袁世凯,结果被出卖.
(3)经验教训:
经验:
①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②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
教训:
①戊戌维新失败暴露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是行不通的
③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第7题:

简述梭伦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本题是对雅典城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改革的考查,这些改革,曾在考试中多次出现,考查的形式很多,考生应高度重视。

第8题:

简述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历史局限,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互相勾结的本质,曾一度为清政府欺骗,还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因此,运动失败了。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遏制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9题:

简述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10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与导火线:(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而导致中国外交受挫的关键点:山东问题。
经过:五四运动共两个阶段,5月4日到六月3日式新文化运动的第一阶段,一北京学生为代表,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一学生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结果大批学生背被捕。
第二阶段是在6月3号到28号,以上海的工人为主力,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相结合,结果是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北洋政府罢免了亲日派曹汝霖和陆宗祥职务。
(3)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