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护持正知正念是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题目
问答题
简而言之,护持正知正念是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经中宣说了无量无边的菩萨学处,但归纳而言主要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归纳而言,就是要时时护持自己的菩提心,对治自相续中的烦恼,让自己的心不要趋入恶道中,不要染上贪嗔痴等烦恼,而应在清净的威仪中行持善法。

第2题:

护持正念的根本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护持正念的根本是依止上师,《札嘎山法》中说:“我们这些初学者,应当像谚语中所说的‘小孩拉着母亲的衣襟’一样,瞬间也不离开上师。”按照《毗奈耶经》的要求,修行人入门之后,最少十年不能离开上师。假如不具足这种因缘,有些大德说,那绝不能离开上师的教言,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用正念来约束自己。

第3题:

利益众生有哪两种途径?你觉得各自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利益众生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利益众生,如放生、讲经传法、布施衣食财物等。另一种是间接利益众生,比如吃素、勤进闻思修行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等。

第4题:

有些人平时什么都不做,每天雇保姆到家里干活,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如果利他的事业不是特别繁忙,自己的事应自己料理,不能役使别人。
因为功德圆满、过失远离的佛陀,当年也是自己托钵乞食、亲自参加缝袈裟,照顾病人等劳动,并未差使奴仆,也没有让人给他做许多侍奉。如果我们为了贪图安逸,自己的事让他人去作,劳累痛苦推给他人,安逸幸福留给自己,一方面很折福报,另一方面因果是不会错乱的,现在你是主人,下一辈子可能就变成仆人,恭恭敬敬地为主人做事。

第5题:

修行人的两大事情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智者或为人讲经,或者静处自修行,如同宝石或顶饰,或者住留海岛中。”

第6题:

简而言之,护持正知正念是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于一切时中,以智慧再三审观身心三门之状态,这就是护持正知正念的要义。

第7题:

在诵经念咒等时,什么样的语言属于绮语?它有什么过失?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别人在念经、诵咒、修法时,如果你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令人散乱的话,就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大家都非常全神贯注,若有一个人讲话,整个场面就打乱了,所有人的善根也会以此而毁坏。影响别人,对自己特别不好,生生世世会对你的修法起障碍。
特别是在僧众行列中,如果有一个人废话连篇,那全体僧众的善资都会断送在他手中,而且还会损毁施主所积的资粮。
人们爱说各种绮语,这些表面上看,好像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但以智慧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绮语都是贪心或嗔心所引发。而且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萌生了多少烦恼,罪业就会有多大。
在诵经念咒,或念仪轨、课诵期间,最好不要掺杂一些闲话,否则,华智仁波切说:“不管念诵了多少,都不会有什么收获。”
心中发愿不说绮语,并要记得上师的教言:
不管是念诵什么,最好从头到尾念完整,中间不要夹杂绮语。
每天念诵高僧大德、佛经论典中极具加持的偈颂和发愿文。甚至,你若连这种能力也没有,则可以选择特别有功德的心咒,如观音心咒、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等。
作为居士,应尽心尽力地持咒念佛,少说一些无关的绮话。平时要尽量少说废语,多念些经文,多说有利于众生的语言!

第8题:

有时我们对某人的言行举止看不惯,真是那个人不对吗?为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不一定。我们即生中对有些人的说话做事看不惯,不一定是对方真有毛病,很可能是前世的业缘在中间作怪。我们挑剔别人时,应想到这是前世业力的一种后续,今生若没有斩断这种相续,乃至生生世世也许都会成为冤家。

第9题:

正知与正念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有正知正念?


正确答案: 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正知就是经常用智慧来观察三门行持善法。以前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经常看护马。
因为正知正念是修行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有了正知,才会时时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是否如法,只要发现有不如法的地方,正念重新将心系于善法上。如此修学,则相续不会被烦恼染污,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第10题:

有些修行人的心没有专注于佛法,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对治?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不专注的原因,一是无始以来的习气很可怕,二是周围的环境及自己的修行比较差,以这种种因缘所致,心整天处于散乱和迷乱中。
应当舍离世间的一切,完全抛弃尘俗的妄念。这样身心得以寂静,散乱就不会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