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终始

题目
名词解释题
五德终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朱熹的"德礼政刑","相为终始"的思想。


参考答案:

在“德礼”、“政礼”的关系上,朱熹进行了新的阐述:第一,注意到“政”与“刑”之间,“德”与“礼”之间的内部联系。第二,从运动的角度去研究“德”“礼”“政”“刑”四者的外部关系,并把它们纳入“存天理,灭人欲”的轨道。朱熹继承了孔子“导之以德,齐之以刑”理论的基本精神。朱熹不仅提出来“政刑”“德礼”互相依存,互为终始,不可偏废。朱熹的“政”就是法律制度,即人们的行为规范。“刑”就是刑法措施,就是使法律得以实现的强制力量。“政”就是制定和颁布法律。没有“政”,“刑”就失去了依据的标准;没有“刑”,“政”也无法实现。“德”是“礼”的依据,“礼”是“德”的保障。朱熹的“德刑”关系学说基于传统的“德主刑辅”论并使之理论化。


第2题:

古人信奉“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朝代更替源于五行相克。周朝尚红色、属火,那么秦朝尚黑色、属:
A金
B木
C水
D土


答案:C
解析:
解析
五行相克,指的是事物的相互克制、制约或抑制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在中医理论中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体。五行中每一“行”都有“克我”、“我克”的关系。周属火,秦克周,根据五行相克次序,故秦承水德,以此类推,汉承土德,魏承木德,晋承金德,隋承水德,唐承土德,明承火德,清承水德。
故正确答案为C。

第3题:

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 )。

A.孟子

B.荀子

C.邹衍

D.韩非


正确答案:C

第4题: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下列观点不属于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观点的是()

  • A、仁者爱人
  • B、五德终始
  • C、化性起伪
  • D、尽心知天

正确答案:B

第5题: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正确答案: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人物,齐国稷下的学者。据司马迁说,他的年代在孟子以后。他曾到过许多诸侯国宣传他的学说,而且受到厚礼款待。他的学说的一些片断,保存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司马迁还提到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说他用这种学说来解释社会历史变迁的原因,但他并没有说明这种学说的具体内容。《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意思是:邹衍认为自从天地开辟以来,五行五德轮流替换,治理天下的人各有恰好配合的五行五德,那些表现预兆的感应现象就是如此的。另外在《文选〃魏都赋》注中引《七略》的解释说::“言士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照刘向的这种解释,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最后又回到土德,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五行中某一种势力占统治的地位。这种学说,看到了历史是变化的,而且有必然的趋势。但是它把历史的变化理解为一种循环的过程,从而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和命定论。以上材料可以作为对理解邹衍“五德终始”说的补充。

第6题:

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这一社会变迁理论是()。

A、五德终始说

B、历史三阶段说

C、生物有机体说

D、文化类型说


参考答案:A

第7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法家的法治思想,主要表现在()

  • A、礼法并用
  • B、五德终始
  • C、清静无为
  • D、事皆决于法

正确答案:D

第8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法家的法治思想,主要表现在()

A.礼法并用

B.五德终始

C.清静无为

D.事皆决于法


参考答案:D

第9题:

“五德终始说”始于()

  • A、西周
  • B、东周
  • C、西汉
  • D、东汉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五德终始”说是由我国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的。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