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派(符箓派)跟全真派有什么区别?

题目
问答题
正一派(符箓派)跟全真派有什么区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全真派与正一派有哪些不同做法?


正确答案: 全真派是在原清修派的基础上,根据人自身修炼的需要,设置有相应的戒律,主张出家、素食、独身,力求收心定意,注重个人修为,实行性命双修,先性后命,多集体聚居在宫观庙院,也有少数人隐居于闹市、山洞、茅阉之中。
正一派是沿袭道教传统发展的形式,以宫、观、庙、院为中心,顺任人事,先度人后度己,除少数居宫观、似全真派做法外,多数是聚成集体,散守小家。除初一、十五和大型斋醮活动戒外,其余时间饮食不限。

第2题:

正一派(符箓派)跟全真派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全真派重视修炼成仙,重视个人修炼:
1)始于金代初年,王喆号重阳子,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经典。修行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
2)全真派属于神仙道教的内丹派,认为人身即丹鼎,以身中精、气、神为药物,在身中烧炼成丹,就会成仙。
3)在宋元,分为全真南北两宗。南宗先命后性、北宗先性后命
4)全真派建立有传戒和丛林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其教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谓之“全真”。
经箓派重视符箓道法,主要以斋蘸科仪,画符念咒为主,侧重于借助神灵的力量:
1)正一派又称符箓派,张道陵创于东汉末期。
2)一般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业,茹荤,饮酒、不蓄发;
3)主要以符箓斋醮,祈福禳灾、去邪僻鬼、超度亡灵为主要宗教活动的道派。

第3题:

现在中国两大道教系统是( ).

A.符篆派

B.丹鼎派

C.全真派

D.正一派


正确答案:CD

第4题:

下列关于道教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原始道教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
  • B、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派
  • C、全真道主要创派人为王重阳
  • D、正一派在修行方法上重内丹修炼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道教中提倡“三教(儒、释、道)圆融”的是()。

  • A、正一派
  • B、上清派
  • C、灵宝派
  • D、全真道

正确答案:D

第6题:

全真派与正一派主要有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 正一派自形成以来,以从事宗教活动为主,服务于民间大众,其活动时,除了在大型的斋醮活动中食用素食外,其它则根据当事者的安排,不回避荤腥之物,正一派的传播,一般祖传较为普遍,除少数在传统的场所中独身居住外,绝大多数有小家、有家室。
全真派的基础为清修派,以从事神仙养身修炼功法为主,绝大部分为聚居。为了养鸡身炼气的需要,大都采用素食、果品和山野药材为粮,以使腹内少产生由于荤腥之物所引生的浊臭之气。同时为避免繁杂事务和家庭的拖累,全真道一都都采用独身的生活方式,以使自己不受牵扯,安心修炼。

第7题:

正一派戒律正一派戒律的形成。


正确答案: 正一派指的是在东汉末年创立的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又称正一盟威之道,其後曾分立为龙虎宗、茅山宗、閤皂宗、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凈明道、太一道等。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标志符箓各派统一於正一派名下,以与新创的全真派相对。五斗米道有《老君想尔戒》三行九条,是「道舍尊卑同科」,即所有道众都必须遵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分立多种道派,各派都增订了道戒,先後出现了「老君二十七戒」,「老君三十六戒」,「老君百八十戒」,「十三禁戒」,「十二可从戒」,「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戒」,「七百二十门要戒」等等。唐代高道张万福的《传授三洞经诫法箓略说》列举有十六种戒,称「凡人初入法门,先受诸戒,以防患止罪」,其中仍以老君想尔戒为「太上高玄法师所受」之戒。明清时期正一派的戒律思想和条文逐渐成熟,明代永乐年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撰《道门十规》,系统地对道教信仰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道教徒的行为规范。老君想尔戒的内容:老君想尔戒是早期道教的戒律。想尔,古注称是仙人名。传称祖天师张陵有《老子想尔注》,早佚,现有敦煌残本重现於世。老君想尔戒共三行九条。即: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此上最三行;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此中最三行;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此下最三行。《云笈七签》有句称「九行备者,神仙;六行备者,寿;三行备者,增年」。老君想尔戒是早期道教对社会生活和信仰生活的行为规范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但由於条文过于简单,不便操作,因此,後又有多种规戒问世。老君二十七戒的内容:老君二十七戒是老君想尔戒的衍生。戒文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是:戒勿喜,邪喜与怒同;戒勿费用精气;戒勿伤王气;戒勿食含血之物,乐其美味;戒勿慕功名;戒勿为伪彼,指形名道;戒勿忘道法;戒勿为试动;戒勿杀言杀。中品是:戒勿学邪文;戒勿贪高荣强求;戒勿求名誉;戒勿为耳目口所误;戒常当处谦之;戒勿轻躁;戒举事当详心,勿惚恫;戒勿恣身好衣美食;戒勿盈溢。下品是:戒勿以贫贱强求富贵;戒勿为诸恶;戒勿多忌讳;戒勿祷祀鬼神;戒勿强梁;戒勿自是;戒勿与人争曲直,得诤先避之;戒勿称圣名大;戒勿乐兵。老君二十七戒使想尔戒便于实行和操作,它和老君想尔戒的九条合称为老君三十六戒。张宇初天师《道门十规》的内容: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高瞻远瞩,用心良苦,所提出的《道门十规》是针对元明以来「玄纲日坠,道化莫敷,实丧名存,领衰裘委」的情况而撰写的。《道门十规》称,「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参究为务」。全文分说「道教源流」,「道门经箓」,「坐圜守静」,「斋法行持」,「道法传绪」,「住持领袖」,「云水参访」,「立观度人」,「金榖田粮」,「宫观修葺」等十项。张宇初主张「谦和」、「卑下」、「柔弱」等,全部秉承《道德经》的宗旨,并参照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派的苦行,提出「收习身心,操持节操,究竟经典」,批评「赵归真、林灵素之徒,偶为世主之所崇尚敬礼,即为富贵所骄,有失君臣之分,过设夸诞之辞,不以慈俭自守,亦取议当时後世多矣,是切为後戒」

第8题: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分()两大宗派。

A.乾道

B.坤道

C.正一派

D.全真派


参考答案:CD

第9题: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分()两大宗派。

  • A、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 B、乾道和坤道
  • C、正一派和全真派

正确答案:C

第10题:

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正一派道士出家,全真派道士不出家。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