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释迦)在百千万劫以前既成佛,经其法身庇护尚需舍弃王位苦修十一载乃证涅槃。以吾人之环境、智慧、德性,穷半生之力,究否

题目
问答题
以佛(释迦)在百千万劫以前既成佛,经其法身庇护尚需舍弃王位苦修十一载乃证涅槃。以吾人之环境、智慧、德性,穷半生之力,究否能修成佛?殊属疑问,您之高见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经各部经书首句之‘如是我闻’中之我字是指阿难尊者,但以华严经言乃佛成道后六十日内对法身大士所讲,是时之阿难且未曾出家,更何况位登法身?此经中之‘我’是否仍指阿难尊者,抑别有所指?乞为开示?


正确答案:阿难为佛侍者之初,有数请求,其中有一,即佛以前说,为之重述。故华严虽在阿难出家以前,有是因缘,仍得曰‘如是我闻。’此事经中有载,但一时忘其出处耳。

第2题:

金刚经云,佛陀受七燃灯佛受记者未知七燃灯佛是前世众生开悟,成佛果否?


正确答案:凡佛皆是众生修成者,并无天生佛,自然佛之理,燃灯古佛,亦不外其例。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也。

第3题:

藏传系大多认为必须以广大的福德资粮作成佛之基石,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究极,彻证深观。这种说法为何正确?


正确答案: 真假二谛,智慧方便二道,色法二身果是两两相对的,每一组法,都是统一的对立,互为前提,互相依靠,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能独立存在。
那么小乘法不能成佛,大乘法能成佛的真正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很显然不在智慧,而在方便法。
方便法指除智慧以外的一切善行,如起信、修慈悲心、发利众菩提心、修六度四摄等等。
《现观庄严论》中说小乘罗汉入菩萨道,必须从大乘资粮道发心进入,无法从更高位进入,其主要原因是福德资粮不足,因而其开悟的程度也受福德资粮不足的影响而受到很大的限制。
唯识派与自证派中观家认为小乘罗汉悟不到法无我,因此,悟不到性空。
应承派中观家认为要彻悟人无我,必须首先悟到法无我(法指五蕴身)。既然证得罗汉位,就理应悟到法无我空性,但因其缺乏大乘无量方便法门,其悟性并不圆满。
又如获得具足良缘的人身是修佛的基本条件,获得具足良缘的人身,获得生存、生活条件的前世因缘是守净戒、行施舍。
人生无常,生命短促,若不修福德,甚至让恶业滋长,只修小乘似的空慧,假若在没有开悟前死去,下世连人身都得不到,还有开悟的机会吗?
再从人道的角度讲,如果没有正发心,就入不了大乘菩萨道,如果真正生出以大悲心为基础的利众菩提心,把身边的众生视为堕入火海的父母亲人,放下火海的父母不救,心安理得,还能修到开悟吗?如果没有急切救度众生的菩萨心,光靠智慧永远也入不了菩萨道。
再者,破二障也不能光靠智慧,要靠雄厚的福德资粮做后盾。智慧如钢刀,福德如持刀的大力士,若福德资粮不足,就像虚弱的病号,无力举刀,面对强大的烦恼敌人,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方便和智慧是体和用的关系,方便为体,智慧为用。方便生出智慧,智慧见于方便。离开智慧的方便善行如盲人骑瞎马,变不成解脱成佛的因缘。同样,离开方便善行的智慧如有眼无足之人,寸步难行,只能待在原地。
这些都是藏传佛教根据了义经典,得出的正确结论。那种先修慧证得开悟,再修福德资粮的说法,是割裂智慧方便二道,轻视慈悲善行的一种错误观点,照此做下去,别说菩萨道,就连声闻缘觉道都无法进入。

第4题:

释迦牟尼佛未降世以前,有无其他的佛存在否?有无考据?


正确答案:上而推至于无量劫前,本即有佛,岂只释尊此次降世,佛经中多有记载。

第5题: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假修,一念清净立地成佛,无始积习皆无现行,即因即果,殊属使人迷惑?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究系民间故事,毫无实据,迷人自扰?抑或有佛典可稽,请释以正法闻。


正确答案:此有因成与果成之别,倘多劫修持,尚未彻悟,一闻佛音,顿悟无生,此果成也;一闻百悟,直下承当,永不再退,此因成也。顿实由渐,如食饼数枚,饱虽最后一饼,而实则后饼之饱,正有赖于前数饼也。

第6题:

诸佛法身遍满虚空,故并无所住之界限,惟如释迦牟尼佛等过去佛之报身,是否住于色究竟天?


正确答案:佛之报身,有始无终。既云报身无终,则不属过去。所居自有净域,并非局蹐于三界内之究竟天。

第7题:

闻云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是等待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接续其佛位的。因弟子愚昧不明其理。回家思维了好久,佛已是证得不生不死,永不退转的极果位了。为何还要入涅槃?是退席之意否?又未知在西方入涅槃是何状况?


正确答案:佛有三身,弥陀岂独例外,甲、‘自性身’即法身,无始无终,无生灭之相。乙、‘受用身’,此分为二,一自受用即报身,亦无生灭相,二他受用,即胜应身。丙、‘变化身’,即劣应身,皆系随缘现隐。言弥陀入涅槃者,乃指他受用之胜应身。

第8题:

印度国家,自释迦佛成佛后,成为全世界佛教发源圣地,然则释迦佛未成佛之前,其他国家有无佛教存在?


正确答案:佛法之运,大部分正像末灭四期。此世前际虽有佛法,但经过灭法之后,释迦世尊,方才降世。如此而言,释迦如来未降世前,各国可说并无佛教。

第9题:

四宏誓愿中,佛道无上誓愿成。为要足够力量,以度众生,才发成佛之愿,既曰无上,是任何大愿所不能及,若然,地藏菩萨何不先发成佛之愿耶?


正确答案:佛者,觉行圆满,誓愿度尽众生,非发佛愿而何?菩萨早证佛果,亦如观音之倒驾慈航是,十力已备,力量自足。

第10题:

既知贤劫出佛千尊(已成定数),然则尚未成佛前的诸佛,现在何处?


正确答案:一个大千,则有小千中千,大千又复无量沙数。而众生此处生彼处灭,甲处灭乙处生。今百年出于东,又百年出于西,三僧祇劫之久,变动屡屡,必有天眼通者,方能说出,尚须指明哪个时期,方能答得契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