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培法师讲:‘金光明经空品讲记’第九二页第六行有段:‘转法轮有二种:一是于自身中转,如佛在菩提树下,以三十四心成无上道,

题目
问答题
演培法师讲:‘金光明经空品讲记’第九二页第六行有段:‘转法轮有二种:一是于自身中转,如佛在菩提树下,以三十四心成无上道,即为自转法轮。’此三十四心是指何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菩提心的违品是我执,二者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那么有我执的凡夫相续中是否具有菩提心?


正确答案: 有。凡夫人在刚开始发心的时候,没有自我希求菩提的心是不可能的,但就算有一点“我”,这与菩提心也不相违,为了利益众生,现在“我”一定要尽快获得佛果。噶当派经常有这样的比喻:好多人陷在泥坑当中,有一个人特别想救旁边的人,但他自己还沉在泥坑里面,救他们没有能力,所以他全力以赴想要解脱出来,目的是什么?不是自己想解脱,而是为了救身边这些人。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先让自己出来,然后再救他们,到了那个时候,才具足了利他的力量,否则根本没能力救别人。

第2题:

演培法师讲:‘金光明经空品讲记’第九二页第六行有段:‘转法轮有二种:一是于自身中转,如佛在菩提树下,以三十四心成无上道,即为自转法轮。’此三十四心是指何心?


正确答案:苦集灭道四谛之行观,此四各有法忍、法智、类忍、类智,四相,合之则为十六数,又三界分作九地,各地各有见惑及修惑,行者必修而断之,当修而断时曰无碍,九地有九,名九无碍。既断惑已曰解脱,九地有九,名九解脱,合九无碍及九解脱,数得十八。统前四谛行观之十六,及此九地之十八,共为三十四数,因观与断,皆以心修,故曰三十四心。

第3题:

把讲解和阅读材料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是(  )。

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讲?演

答案:B
解析:

第4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指出,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的合格党员。

  • A、讲政治、有信念
  • B、讲规矩、有纪律
  • C、讲道德、有品行
  • D、讲奉献、有作为
  • E、讲原则、有立场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阅菩提树三十四期之归去来辞,内云十方佛国,这佛国是什么佛居住?


正确答案:十方佛国,无量无边,佛亦如恒河沙数,何能尽举其名。我辈净徒,日诵之阿弥陀经,内列之六方佛名,不极显明者乎?知其一,可例其余也。

第6题:

法演,人称五祖法演,其弟子中最著名的是三佛,即()。

  • A、印光大师
  • B、佛鉴慧勤
  • C、佛眼清远
  • D、佛果克勤
  • E、弘一法师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沈璟的《义侠记》演英雄()的故事。


正确答案:李开先;武松

第8题:

金经第九分云:‘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此‘乐阿兰那’请开示!


正确答案:此是梵语,译为无诤声,寂静,意乐处,过离处等义。即是寺院之处也。

第9题:

四洲是地球上或其他,依照:‘俱舍论颂讲记’四三七页,是讲南洲是印度,北洲是今时‘巴特那’以北地方,若照此其面容和寿命与佛说对否?


正确答案:解经者,各执一见,无论世出世法,莫不皆然,此所谓斗诤坚固,而众生益惑也。设云四洲同在此地球,则大费解释,如须弥是何山,铁围是何山,皆成问题。有谓须弥是喜马拉雅山,则不见日月居其半腹,铁围更茫茫杳杳。华严注此最详,然与今之论者,亦有迳庭之处。区区谓凡夫肉眼,所见浅近,能会各注而合今之科学,圆融贯通,得其一解,固属大佳,否则各遵一注,过亦不由我负也。

第10题:

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的合格党员。

  • A、讲政治、有信念
  • B、讲规矩、有纪律
  • C、讲道德、有品行
  • D、讲奉献、有作为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