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针对“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二者长短,各有所宜”的情况,汉武帝()
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B.崇儒尚法,霸王道杂之
C.设置刺史,分区监察
D.察举征辟,儒释道并重
第2题: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第3题:
佛教在世界的传播分三条路线,其中南传佛教以( )为主。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密乘佛教
D、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
第4题:
儒云致中和则天地万物育,佛教以一念无明,生起山河大地,同为世界之缘起,然儒以中和为修养之极轨,佛教则以无明为烦恼之根本,两说如何才能圆融无碍?
第5题:
儒国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之()。
第6题:
第7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儒释道分别指()。
第8题:
A、本体论
B、认识论
C、经验论
D、缘起论
第9题:
《礼记·儒行篇》中“儒有委之以货财”中“委”的意思是()
第10题:
阳明临终有云:‘此心光明’,宋儒中亦有预知时至,谈笑坐逝者,按宋明儒对于佛法,阴取阳拒,若在佛教言,岂非谤佛谤法?然其临终所现瑞相,又与高僧大德无异,此应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