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出文化三层面说的是我国学者()。

  • A、梁漱溟
  • B、晏阳初
  • C、庞朴
  • D、司马云杰

正确答案:C

第2题:

被梁漱溟喻为“人类老年的文化”的是下列哪一种文化?()

  • A、西方文化
  • B、印度文化
  • C、欧洲文化
  • D、中国文化

正确答案:B

第3题:

简述梁漱溟认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


答案:
解析: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建设问题便应当是乡村建设”。为什么中国社会的改良唯有走乡村建设之路?梁漱溟认为,首先,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其次,中国传统 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 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人手;再 次,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其陷于破产,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地从乡村建设起。

第4题: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学者梁漱溟指出,西方文化是向前看的,以个人为本位,追求物质利益,崇尚科学和民主。中国文化是注重现实的,注重社会问题,注重人与人之关系。

第5题: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正确答案: 1929—1937年,梁漱溟依据他的乡村建设哲学,制定了《乡村建设理论和实施方案》。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内涵虽包含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并指出:“外国侵略虽为患,而所患不在外国侵略;使有秩序则社会生活顺利进行,自身有力量可以御敌也„”。他的乡村建设,就是社会秩序的建设,其手段就是“教育”。梁漱溟在邹平办设“乡学”、“村学”,其理想是“政、教、富、卫”合一,具体办法是“行政机关教育化”,用“村学”代替“乡公所”,用“乡学”代替“区公所”,使政教合一。
梁漱溟还认为:“我们这种运动实为中国农民运动的正轨,可以代替共产党。”这就是梁115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质。

第6题:

梁漱溟认为世界文化有三大形态,其中不包括?()

  • A、西方文化
  • B、印度文化
  • C、欧洲文化
  • D、中国文化

正确答案:C

第7题: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正确答案:依据现量、比量和直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意欲的向前、向后和调和折中的运行来说明世界文化。

第8题:

简述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正确答案:梁氏的“文化三路向说”以“意欲”为核心概念。由于意欲与满足意欲遇到阻碍,于是有了三种不同的解决这种阻碍的回应方式,于是产生了三种不同路向。这三路向分别是:向前奋斗,以求得“意欲”的满足的西方文化;“意欲”自我调整,使其要求适可而止,调和折中,随遇而安,这是中国文化;最后是限制或消灭“意欲”,使其无所要求,不向前奋斗,而向后退却。这是印度文化。

第9题: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对应于三大博弈。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试述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


正确答案: ①梁漱溟倡导与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的主要理论根据,是他所提出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他把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演进过程依次分为三条路向:
第一条,西方文化,以意欲向前发展为其根本精神。西洋人是崇尚外用力的,他们向自然界争取物质,向社会争权夺利。正因为如此,西洋人方能够不断地征服自然,发展科学和民主。但是现在,西洋人的这种意欲向前的文化已经走到尽头。
第二条,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合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注重“向里用力”,他们不向自然界争取什么,也不向社会要求什么,安分知足,随遇而安。因为他们强调内外矛盾的调合、持中,所以科学和民主都不发达。
第三条,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这是佛教文化的路向。印度人不谈现世的人生问题,而是要超脱人生的问题,所以印度文化比中国文化更早熟。
②梁漱溟由文化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到对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探讨。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与西洋中古及近代社会皆有不同之处。西洋近代社会是个人本位的社会,阶级对立的社会。而传统的中国社会则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
第一,所谓伦理本位,就是整个社会受着伦理关系、义务关系的支配,这种关系始于家庭,并表现
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
第二,所谓职业分立,就是在中国只有一行一行不同的职业,各人做各人的工,各人吃各人的饭,
而不存在两面对立的阶级。
③自西洋文化进入以后,中国的这种伦理本位与职业分立的传统社会组织结构被破坏了。这种文化
失调突出地表现于西洋“都市文明”对中国传统的“乡村文明”的破坏上。在他看来,中国原为乡村国家,以乡村为根基与主体,而发育成高度的乡村文明,中国的这种乡村文明近代以来受到来自西洋都市文明的挑战。
④中国要构建新的社会组织,如果有一个团体组织出现,那就是中西具体事实的融合,可以说是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而吸收了西洋人的长处。这个团体组织是一个伦理情谊的组织,而以人生向上为前进的目标。整个组织即是一个中国精神的团体组织,所以说是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而吸收了西洋人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