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密法是外道演变而来,是这样吗?

题目
问答题
有人说密法是外道演变而来,是这样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人说密法是外道演变而来,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 这是外行的乱说。密法是纯正的佛法,有下面三个理由证明:
一是佛经。佛经是佛弟子记录整理的佛陀言论集。佛经中的密咒密法有两种,一种是散见于大乘、小乘显法经典中的密咒和涉及密法的言论,一种是专讲密法的《四续部》经典。前者如散见于《阿含经》、《般若部》、《华严部》、《杂集经部》、《佛顶经》、《大庄严陀罗尼》等经中的许多密咒、真言和涉及密咒的佛言,如《般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等等。
后者如佛陀给乌杖焉国王恩扎菩提讲的《密集主续》,给香巴拉国王月贤等讲的《时轮主续》等《四续部》佛经。
这类密典在藏文佛经《甘珠尔》部共有398种,占佛经总数的51%;另有印度佛教学者研究佛经的著述,藏译集子称《丹珠尔》,其中收译的密部论著共有1747种,占总数的74.8%。这类论著中有佛亲传弟子恩扎菩提著的《密集主续疏》,有公元前2世纪白莲种王著的《时轮续略疏无垢光》,还有公元前1世纪大佛学家龙树著的《五次第》、《菩提心疏》等7部密法论和其弟子提婆著的《密行明灯》、《空行母仪规》等7种密法论,及月称的《密集大疏明灯》等。
这么多的经典资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密法的来源吗?特别是龙树、提婆、月称是大乘显教中观论的奠基人,如果说密法来自印度教的话,他们这些虔诚的佛教信徒怎么会把旁门外道的“邪术”当作佛门正法来进行研究和推广呢?如果说“密法是公元7世纪应运而生”的东西的话,那么,对佛经中的密法典藉和公元前的佛教学者的密法论著该作如何解释呢?如果都是后人的“伪作”,那么,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能证明是“伪作”呢?
二是贯穿整个密法的佛教哲学思想。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体系是在彻底否定婆罗门等印度诸教派教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佛学的“苦、集、灭、道”四真谛和“无常、苦、无我、性空”等“四法印”,“业果报应”、“十二因缘”、“佛心论”、“涅槃”等观点,都是针对印度教的常见、断见思想和世间法提出来的。佛教思想的对立面是什么?凡系统研究佛法的人,无人不知。而在密法中反映的“性空观”、“佛心论”、“解脱道”、“无常观”、“六道轮回”、“业缘生成说”、“超世法”等等基本教理观点和大乘显教的观点完全一致,而与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完全对立。在《时轮续》、《密集续》中明确指出,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属于邪见。《胜乐法》明确宣称,此法是佛陀为了镇压湿婆(印度教主神)邪魔,化为胜乐62尊愤怒相传给圣弟子的。如果说“密法发源于印度教”,那么,对此类问题又该作何解释?如果说印度教的思想“渗透”在佛教密法中的话,“渗透”的思想有哪些,为什么不指出来呢?
三是表现在密宗文化中明显的反印度教的文化特征。除密部诸佛的形象和坛城、法器、装饰之类的象征意义完全反映佛教教义外,反印度教的明显特征如:九首大威德金刚脚下踩着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主神大梵天、湿婆、毗湿奴、因陀罗、六面童子、毗那牙迦、太阳神、月亮神等八大天神,时轮金刚脚下踩着湿婆和爱欲魔,胜乐金刚和瑜伽母都在脚下踩着湿婆和时间女神,大威德和胜乐金刚在手中还提着血淋淋的大梵天的头颅。湿婆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是婆罗门教的主神。印度教中有供奉男根的性崇拜习俗,而在时轮脚下踩着爱欲魔。大多数金刚像手持弯刀,在密藉中注明,手持弯刀象征夺取爱欲魔之命。此类文化特征,不止一例。如果说佛密是从印度教中产生的,那么对这类现象又该怎么解释?

第2题:

有人说:“佛教密法来源于印度教,非佛说,故不是正宗佛教。”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
从教义上讲,“显法”和“密法”都是大乘佛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缺乏任何一部分,都将显得残缺不全,理论和修炼上都不完备。
从大乘佛法的整体结构上看,显法是密法的基础,密法是显法的究竟高峰。如像二乘人最终进入大乘道一样,显乘学人最后破除最细分所知障时,必须进入大密金刚禅的境界,舍此,无力破障。因为,在显宗中只讲破细分所知障,但从来没有讲过破细分所知障的相应的细分意识。
另外,佛法是最大的方便法,既然是最大的方便法,就应适应一切众生,如果佛法只有一显、一禅、一净,怎能满足所有众生的要求呢?
比如,如何度化浊世的大欲、大恶之人?以无量劫来计算修道进程的普通道路,是否适应一般众生?寿短福薄的浊世众生能不能一生成佛?在显法经典中找不到答案,难道佛教的方便仅仅是一种有限的方便吗?
只知道佛法有一宗一派,或禅,或净,不知道《华严经》中的“不可思议的法门”是何义,少见多怪,极力排斥密法,不是智慧通达之相,也非戒德圆满之相。
“密法”在佛在世时,只传于乌杖焉和香巴拉等国王和雪山中隐居的密修士等宝器弟子,没有向不适应修密的声闻弟子传。直到龙树时代才公开。就像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国家高层机密一样,声闻弟子不知有密法,但不能因此断定佛在世时没有密法。
从梵文翻译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中占一半以上的都是密籍,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密续”不是佛经呢?
无上密部很多本尊,脚底下都踩着梵天、湿婆、毗什奴、因陀罗、时间女神等印度教的最高神灵。而且,胜乐续中明示,此法是“镇压湿婆及其部下众神之法”。大乐法与印度教性力派的“内供法”也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在观法上立足中观,破斥印度外道的常、断二边,这些思想文化特征,足以证明密法的纯佛教性质,凭什么理由证明密宗不是佛教呢?
在佛教文化方面有许多古印度文化的特点,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佛教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和印度外道思想对立的,若不懂这个特点,只能说是对佛教哲学体系所知甚少。
另外,这种说法纯属对密宗佛教所知甚少,而抱有严重偏见的说法,毫无站得住脚的事实根据。在历史上曾有过“大乘经典非佛陀所说”的否定大乘教的谬论。弥勒在《庄严经论》中对这些小乘人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对《般若》、《华严》等大乘经典和小乘《律部》同期演说进行了论证。
佛教界历代学者对“大乘经典是佛经的精华,是佛亲说”不持任何异议。现在却有些人仍接受小乘人的偏见,说什么“大乘佛经是佛灭度后,借佛的名伪造”。按照这种观点说,佛说法45年,只讲了《律部经》和《四谛经》,其余经典都是龙树等佛弟子们的伪造?对佛法的诬蔑诽谤,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但他们除了任意篡改佛教经典,制造自圆其说的理由外,拿不出任何可信的证据。我不知道他们挖空心思贬低佛法的目的究竟何在。
又有些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人说什么“密法非佛陀所传”,“散见于《华严》、《般若》等经中的密咒,皆属后人伪造”,“密宗来源于印度教”;甚至还说什么“佛教中的‘禅定’、‘瑜伽’之类都来源于印度外道,是佛所反对的,是后人加进去的”等等。他们以佛门“高僧”和“善知识”自居,对公开否定、诽谤大乘佛法都不当回事儿,怎么会不否定更高层次的金刚乘密法呢?只要是不在他们所能理解的层次上的不可思议的高深经典和密法都说成是“非佛说”、“后人伪造”、“外道邪法”。
只有全方位掌握佛教的精神实质,从大小乘和显密的内在关系和深层联系上进行研究,方能清除以上那些浅薄的偏见和可笑的谬论。

第3题:

小孩有虫牙了,有人说小孩的乳牙终要替换,治疗没有意义,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不对。乳牙虽然最终要被恒牙替换,但乳牙的功能会因为龋齿而受到影响,比如咀嚼、发音和美观,严重时甚至有可能会影响继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最终导致恒牙列的异常,所以乳牙的龋病也要及时治疗。

第4题:

有人说,密法的佛身观法是“无异乞丐妄称国王”,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有的人带着无知偏见的有色眼镜,嘲笑密宗的自观佛身是经不起分析的。无上密成佛理论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与显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佛身观并非密法独具特点,净土宗也有类似的佛相观。如说:“念佛观是五停心观之一,恶业障多者,一心观佛之相好而治之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677页)
这“念”字不是只念佛号的意思,既然净土宗“观佛相好能消业障”,为什么密宗自观佛身就是“乞丐妄称国王”?
(2)显宗以僧人自居,比丘自居,想到自己的身份时就会起到自重自律,防止破戒的作用,那么自观为佛,以佛自居者,能不能起到防止身言意恶行的发生,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行为的作用呢?如果后者不起作用,前者比丘僧,自念为比丘身也起不到防止犯戒的作用。
(3)迷悟只是一念之差,心不净而起烦恼恶念,心净而凡尘恶念俱息——这是佛教的常理。在修行中观佛国净土,观佛菩萨,抑制凡心杂念生起,以净心代替染心,是止观双修,其错在何处?
(4)观佛身若是:“乞丐妄称国王”,那么念佛号想往生西方净土,是不是也是乞丐妄想当皇太子呢?
(5)诸法法性平等。在法性上佛与凡夫平等,须弥山和芥子平等,粪土与黄金平等——这叫作法界平等智。既然在法性上一切事物没有什么差别,难道“国王”的法性比“乞丐”更优越吗?难道“乞丐”就永远当不了“国王”吗?
(6)“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故《坛经》云:“凡夫即佛”,既然凡夫可以称“佛”,为什么乞丐不能称国王呢?

第5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寺院是靠钱来求学的,没有钱的人学不了法,只能当苦工。”情况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 这是歪曲藏传佛教学制的宣传。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过许多赴印度、尼泊尔寻访高僧、献金求法的例子,但并不是那些高僧贪财卖法,而是为了显示密法的珍贵和引起世人对所换取的密法的重视。但在藏传佛教寺院里,对学生从不收费,学僧拜见上师的见面礼,也只是条哈达。进入各寺院闻思学院的学生的老师,根据学僧水平,都由寺院安排,不能自己选择。
学院外的传法灌顶,可以自己选择,但并不需要花钱。有些社会地位高、供养多的上师,不但不收学僧的供养,反而拿出供养钱,资助学僧求学。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如果是靠钱求学,类似宗喀巴大师、一世嘉木样大师、米拉日巴等靠行乞求学的千千万万僧人永远也登不上大善知识和大成就师的宝座。
要想了解藏传佛教寺院的学制和学僧的求学情况,就要查阅各大寺院的历史文献和活佛名僧的传记,不能相信这类别有用心的歪曲和宣传。

第6题:

有人说,密法上师必须是已经成就的上师,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密法“成就”是指二次第内证境界。灌顶传法的上师具备内证成就当然更好。但人的内证成就,即修证地道层次,一般从人们的外表思想行为上是无法判定的。因人都善于伪装,表面像佛未必是佛,表面愚痴也未必愚痴。
佛菩萨常有亿万化身度生,但未必都是佛菩萨形象,故表面上道貌岸然具神通慈悲大成就相者,未必是真有成就者;表面普普通通,甚至德慧低下,受人歧视者也有深藏不露内证成就的可能性。
因此,佛陀曾说:“我和与我相同者,可判定人的性相境界。人与人无法相互判定性相境界,若判定,就会犯过错。”这就是说,只有遍知一切的佛,才能把握人的精神性相,二障未除的人,把握不了别人的精神性相。若自作聪明判定别人的性相,就会犯过错。俗话所说“不能以貌取人”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内证成就无法把握,因此在经续中对金刚师的必备条件中并没有提到“须有成就者”。不知“灌顶师必须要有成就”这条规定从何而来?这“成就”指的是什么?如何判定成就?又说什么“未成就上师如浊水,愈洗弟子愈浊。”说这种话的人听说过没有:“自己的心不净一切不净,自己的心净一切净”这句佛教名言?可曾听说过善星和提婆达多挑剔佛陀之事?
在末法时代,要想找到经续中规定的那种德相完备的金刚师是很难的,一般都是有德也有过。只要具备灌顶应具备的有传承、未犯根本戒、曾经过闭关修持、掌握必要的灌顶知识这些条件,缺点不大于优点者就可以当金刚师。因此,《密宗道次第广论》引用《胜义承事论》曰:“浊世师长德失杂,难得全无过失者,善观何师德增上,弟子就应亲近彼。”(“增上”是德胜于失之义)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作为学法弟子来说,应着眼师长的长处,不能挑剔短处。

第7题:

有人说:“有些密法,不经过传授灌顶,只要有信心,照样可以自修并修出成就。”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符合续部教义,决不可相信。被称作雪域三大持法宝王之一的萨迦班智达在《三律明辩论》中曾痛斥过这种违背金刚乘教义的说法。他说:“有人说有些密法虽然未经传授灌顶,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修出成就,因为信心是入法之门。照这种说法,只要有信心,虽不受戒,也可以自己持戒,成为僧人,因为信心也是出家受戒之门。这等于说,只要想吃到粮食,虽不播种,也可以在田地里长出庄稼。”
又说:“密修的成就都是守誓持戒的结果,故言‘持戒是成就之本’。”不经过灌顶就得不到密戒的传授,若不受戒,虽自己如法持戒,也无效,如同僧戒。若不守誓持戒,就不具备获得密法成就的必备因缘。
因此,这种所谓不经过传授灌顶也可以修出密法成就的说法是恶魔的害人之言,人们要当心。

第8题: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信徒有民族、种族、语言文字的不同,三藏的教义并没有什么印度、西藏、内地的差别。
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大师偈赞》中写道:“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只有太虚大师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清楚认识宗喀巴大师其人及其著作的价值。很多的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所致。
我们追求的是遍知,是一切种智。只知道一个宗派的一个教典是不行的,我们应全面掌握三藏经论各教派的教义,即使不修,起码作为一种知识来了解,也可免去谤法之罪。在佛教里,谤法是最严重的罪孽。

第9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且有密法的根据”,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 这是纯属不了解藏传佛教的一种说法。
藏传佛教各派都有僧俗两种弟子,僧人受沙弥和比丘戒,不允许结婚;在家弟子中有结婚和不结婚两种。宁玛派也不例外,僧人必须守僧戒。藏传佛教的僧人中有家室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还俗的僧人成家,他们虽然不是僧人,但仍然可以修行、传法;
另一种是不合律制的僧人制度,如蒙古地区一些寺庙,允许僧人成家。
但这种情况和学密法毫无关系,至于那些借密法骗钱淫乱,胡作非为之徒,不是密法教义之过,而是那些社会渣滓的犯罪行为,这就像社会上的各种腐败和犯罪行为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存在而消亡一样。

第10题:

有人说:“即身成佛并非密法独擅之旨,乃《法华》、《华严》等经中要义”,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在显宗大乘经典中,佛地不可思议功德讲得很多,但具体的严密的修证方法却讲得不多,所以成佛只有宏观上的理论,缺乏微观上的指导细则,这种情况对显宗来说是需要揭开的秘密。密宗恰巧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填空补缺的作用,密宗的殊胜就殊胜在这些方面。
“相互对比”是两种事物在同一标准下的优劣对比,有些人只看到下部密学说,未见无上密高超密理,妄断《华严》缘起,远胜密法,只能证明其孤陋寡闻,不知《华严》天外更有“密法”无量世界。换句话说,既然佛祖在显宗经典中将法性妙理已解释清楚,为什么又重开密法一门?经典物理未揭开之密,量子物理进一步展示,是符合逻辑的发展规律的,那些死抱着“经典物理”不放的人,不理解、不接受量子物理这一反常规的新理论并不足为奇。
既没有研究过无上密原理,也不了解密法“即身成佛”的特殊含义,就说无上密即身成佛不是密法独有,就连显教中的《华严》也有,是对显密教证体系认识不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