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居士误信一贯道是佛教,并经重誓‘如违一贯,愿遭雷毙’后经佛徒解释以后,虔诚念佛、拜佛、诵经,亦能遭此厄运乎?又只皈依,

题目
问答题
某居士误信一贯道是佛教,并经重誓‘如违一贯,愿遭雷毙’后经佛徒解释以后,虔诚念佛、拜佛、诵经,亦能遭此厄运乎?又只皈依,而不能或不念佛、拜佛、诵经者又如何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彼发誓时,监誓为谁?司雷殛者,又系何人?兹举一事反问,乡间小儿夜啼,其母诳曰,黑夜哭毛猴出,儿惧禁声,此正似之矣。今某舍伪趋真,改邪归正,犹虑儿戏誓言,几等于初发誓入窃盗之群,以后析节读书,身为将相矣,而尚凛惧于盗誓欤?昔日所为,方之窃盗,今皈三宝,比拟将相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教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释迦牟尼 

第2题:

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第3题:

1946年,一贯道传入台湾,当时有10组人到台北、新竹、云林、台南等地建立基地。1948年前后,一贯道中的诸多道长、前人、点传师和信徒纷纷来到台湾,极力在台湾各地设堂传教。后被台湾当局查禁和取缔。1987年,台湾“内政部”宣布一贯道合法。1988年,一贯道总会成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


正确答案: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第5题:

家兄卓智立居士,于一九二二年春间皈依印祖后,念佛行善极端努力,其修行孜孜不倦之精神,已垂三十余载之久,素为印祖生平所器重,其精修功夫虽不及现代出家之高僧,然与在家念佛居士来较,可能不落人后,深冀‘弥陀不负修行人’,所憾家兄去岁冬间在大陆西归时,仍无法逃开‘病’字,且当临终关头,神识有些陷入昏迷状态,并无留下绝笔与遗言,此种情形是否平日修行功夫不够,抑或前生孽重?


正确答案:无病而终,能有几人,自古各宗祖师尚有示疾者,此并不碍于成就。至于临终留偈,亦不是必须之事,古人无论矣,即近代高僧,如印祖,谛闲大师,太虚大师等圆寂之时,皆未说偈,有何不慊乎。

第6题:

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

A王维

B柳宗元

C杜牧

D白居易


D

第7题:

在家居士如参加共修会或礼佛、诵经时,所穿着黑色宽袖大袍的衣服称为()。


正确答案:海青

第8题:

在林则徐《日记》《诗集》《文钞》中,有不少反映供佛礼佛、参禅诵经、忌日持斋、佛诞行香、求佛祈雨、写经赠友、赞扬佛子、参拜佛寺,与佛教界人士交往的内容,并一度有遁迹空门,归依寺院念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专施慈善,戒身不杀,戒心不贪,但不念佛也不皈依佛,并且不崇奉天神等教,亦能成正果否?


正确答案:当得不究竟之人天小果。

第10题:

诵经在佛前,其实所诵的经典,并无一人听有了解,而且诵经的人,佛说的妙理全不知,照这样的诵经,是有功德否?假使诵经人是佛教徒,对本身有益否?众生有益否?愚迷想是唱歌一样吗?请指示疑虑。


正确答案:若解文义,诵之思维其理,以求开慧,不解文义,诵之收其散心,以求成定,能如此者,何人而无功德。虽无人听,却有天龙八部来听,且修道在于己之证不证,而不在人之听不听。若说与唱歌一样,是口诵而心不诵者之流,此辈心虽无道,但于诵经,口业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