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诸佛菩萨,莫不日度众生,似乎众生(包括人类)宜渐减少;何故有史以来,此世界的众生,反日见增加呢?

题目
问答题
十方诸佛菩萨,莫不日度众生,似乎众生(包括人类)宜渐减少;何故有史以来,此世界的众生,反日见增加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这是打破众生的不平等观念否?又说一切男人一切女人皆是过去世的父母,这是打破众生的分别是不是?


正确答案:如居士所推之二意,未尝不可如是云云,然事实却亦不虚,众生既是皆有佛性,遇缘起修,断尽无明,即是佛也。一切男女与我,皆从尘点劫六道展转,曾为父母子女,何止一次,但隔阴之途,已不知耳,男父女母,又何疑焉!

第2题:

诸佛菩萨,应众生机感,现无量数应化身,于三途六道中,分别救苦,准此则西方宗教,当亦是大权菩萨随机示现法门;但彼教经典中谓除上帝为唯一真神外,余皆魔鬼。且根本否认有佛,似此明系魔说,而举世趋之若鹜,诸佛有灵,何以任此邪说横流哉?


正确答案: 此问可分三段:
一、至示现法门;凡称宗教,并非一例皆是大权示现,修罗曾说五念住,调达亦作新佛,印度九十余种外道,中国之黄巾白莲等,又岂可均认为权现?当察道与佛同者,为大权应化,不同则否,此须以行求,不可以相论也。所谓魔者,非必巨口噬人;应不论其术之刚柔,只能害人之身或慧命者,皆是若辈也。妲己褒姒,未尝噬人,实亡殷周。自在天未尝噬人,专障众生之解脱,此处最宜著眼!
二、至否认有佛;道不同不相为谋,斯何足怪,佛家教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佛存心,故看一切皆佛也。宋儒程子,尚看满街皆是圣贤,此亦能显儒家气象。耶曰余皆是魔,自有彼之看法耳。
三、至邪说横流世趋若鹜;此势必然,子不闻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义乎?又不闻象尝害舜,而舜反封之耶?此其所以为舜也。

第3题: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请示菩萨之因指何因而言?


正确答案:因者事之动机与开始,果者事之终结与受报。现所处之苦厄,果报也,凡夫痴迷,身受方觉,所谓畏果也,虽畏无补。先所造之罪恶,因由也,菩萨有智,见始知终,所谓畏因也,畏可止造。

第4题:

观世音菩萨,过去早已成佛为正法明如来。因悲愿无穷,故再降格作菩萨以救度众生,然每一尊佛度生之法都比菩萨为高。何故要降格耶?岂有不降格就不能行其度生的悲愿吗?


正确答案:各尊菩萨,各有愿力,且与各土众生,各有深缘,观音与娑婆缘深,故常游此土。然此土有佛释尊,摄化大千,一土不能有二佛,犹一国不能有二王,其理正同,故倒驾慈航,权现菩萨,辅佐释尊,否则如世间乱国,政出多门,民无所从矣。

第5题:

怎样才能减少这个世界的暴戾之气,让非人、精怪等众生不再危害人类?


正确答案: 我们发下菩提心后,应以佛菩萨为见证,发愿:与我有缘的一切众生,你们不要痛苦,我现在已经生起了菩提心,以后一定会度化你们,到了一定时候,我将把佛菩萨的无上安乐赐予你们,使你们离苦得乐,不在轮回中受苦。若能经常这样发愿,邪魔外道、妖精附体等就会消除怒气和嗔恨心,逐渐逐渐愿意帮助修行人和其他众生了,世界上也会一片祥和,远离暴戾之气。

第6题: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做了菩萨还要有畏呢?


正确答案:菩萨等级甚多,不到无为无缘境界,还有造作。自必仍加体察,此体察即是畏,如俗谨慎之意,此其一。菩萨泛指觉者,见果知因,见因知果,了福祸之果皆从因来,故于造因慎重,是名曰畏。非同凡夫受果后而始畏,造因时而希徼幸得免焉,此其二。

第7题:

十方诸佛菩萨,莫不日度众生,似乎众生(包括人类)宜渐减少;何故有史以来,此世界的众生,反日见增加呢?


正确答案:以六道论,人眼见者人畜而已。余四道有善有恶,诸天来此作人畜是谓堕,鬼狱来此作人畜是谓超。得度更有五乘之别,并非一超皆圣。眼见耳闻之成圣者,不及十百,未见未闻之四道堕超来此者,何止万千?此加多之原因。再以无尽虚空无量世界论,其间优劣极不一致,各土众生牵于业力,于诸世界互相堕超,此不减少之原因。试举一喻:国家创制刑律,本为刑期无刑(设刑而期不用),而监中囚人,虽有赵钱孙李假释或期满放出,监外竟仍有周吴郑王填入,例此可明。

第8题:

根据‘一切唯心造’之理,则地狱似在每个行恶众生之心里,业报成熟,则由自性现出地狱来,又在地藏经似有云:‘佛告地藏菩萨若有行恶众生将坠地狱到门前时如记得一佛名一菩萨名或一偈一句即应现身将地狱粉碎使是众生至涅槃乐...’(上段经文词句记忆不甚清楚若有错误请恕罪)请开示地狱是在行恶众生心里呢?抑或有固定地狱存在。


正确答案:心量不可误会为心脏,心脏仅方寸之间耳,经所言之心,宽广无垠,不独太阳系,包括心中,大银河系,亦不在外。明乎此,不可认为心在身内,地狱不问在远在近,总不出乎心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森罗万象,俱是心成,心善现善境,恶现恶境,心净现净土,秽现秽土,自造自受,事理不爽。如自坐火中,自焚其身,自投海中,自溺其体也。

第9题:

诸佛菩萨悲悯众生,应化世间,阐教利生,然而何以不皆年永寿百,多作弘化之事?又诸佛菩萨应化人间,何以多遍于东亚而未及欧美诸国,致欧西诸土二千年来,其人民之宗教信仰均为耶回诸教所囿?


正确答案:‘人情重难而轻易,厌故而喜新’,谚语亦云‘学佛一年,佛在眼前,二年佛在青天,三年佛化云烟’。佛若永世,众反更加懈怠,且百年与八十,所差无几,亦不能称是永寿,此一也。此地球以此劫而论,东方开化最早,又以地域同在东亚,自然先得接受。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再以各有因缘,各有感召,如舍卫城人民若干,有奉,有闻,有不见不闻,此二也。

第10题:

观世音菩萨是释迦世尊在法华会上介绍与众生了知寻声救苦有求必应,但是世尊以前之众生能知拜观世音菩萨乎?


正确答案:世尊以前,众生尚不知有三宝,况能知拜观音菩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