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禅、二禅、三禅,为什么分别以火、水、风而毁灭?懂得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题目
问答题
一禅、二禅、三禅,为什么分别以火、水、风而毁灭?懂得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俱舍论》等经论中说,一禅、二禅、三禅各有不同的分别念过患,比如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二禅有喜乐,如水,故用水来灭尽;三禅有呼吸,如风,故用风来灭尽。四禅因为已远离了禅定的八种过患,故而不被水火风所坏。既然大千世界最后也会变得空一物,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所以要明白,整个世界也都都要毁灭的,没有必要特别执著。正在有些人对无常修得不好,总认为房子是实有的、轿车是实有的、身体是实有的...的执著,最后修行绝不会成功。如果我们观修过无常,不不会有这些困扰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一指禅推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一指禅推法接触面小

B、一指禅推法刺激偏强

C、一指禅推法以力取胜

D、拇指端或罗纹面与施术部位可以形成摩擦移动或滑动

E、一指禅推法在施术部位上的移动较快


参考答案:A

第2题:

初禅的五禅支是什么?


正确答案: 寻、伺、喜、乐、一心。
①寻:找一个让心安止在上面的方法。简单易行,随时随地可用功的方法最好,佛介绍出入息念最殊胜。(出入息念,把心安止在呼吸上,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鼻头、丹田,或小腹上。丹田的位置比较明显,随着呼吸的进出,丹田会一起一伏,容易觉察。
②伺:在找到的方法上用功,全心投入,守住不变。
③喜:伺稳定下来,气息平稳,身心放松,自然产生欢喜的感觉,这是身体本能的正常反应。
④乐:当喜的感受持续不断,渐渐减弱,趋向平稳、微细,继续保持放松和不迎不拒的状态,乐觉支便产生。喜觉支表现粗大、起伏明显,如喜形于色,欢心跳跃;乐觉支表现微细、安详、心旷神怡。乐觉支持续不断,就进入了禅悦为食的状态。
⑤一心:心念集中不散乱,一心一意在一个境界上,坚定不移,不动不摇。

第3题:

有关一指禅推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一指禅推法刺激偏强

B、一指禅推法以力取胜

C、一指禅推法接触面小

D、可与施术部位形成摩擦或滑动


参考答案:C

第4题:

二禅


正确答案: 四禅之一,即色界二禅天的禅定,其境界是定心细微,无寻伺的心所,於三受中只有喜乐的二受。

第5题:

禅修为什么需要良好的环境?为此你有何打算?


正确答案: 外境对心识的作用非常大,《学集论》云:“若除外境扰,心寂不动摇。”倘若没有外境的干扰,心便会寂然不动,所以我们应首先舍弃俗世的愦闹而使身寂静。假如身体得以寂静,心也会从分别妄念中解脱出来。

第6题:

《坛经》中有一首偈子,内容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大概意思是()

  • A、修禅应该远离镜台
  • B、修禅应该心不染尘
  • C、修禅应远离菩提树
  • D、修禅应该诵读佛经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一禅、二禅、三禅,为什么分别以火、水、风而毁灭?懂得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正确答案:《俱舍论》等经论中说,一禅、二禅、三禅各有不同的分别念过患,比如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二禅有喜乐,如水,故用水来灭尽;三禅有呼吸,如风,故用风来灭尽。四禅因为已远离了禅定的八种过患,故而不被水火风所坏。既然大千世界最后也会变得空一物,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所以要明白,整个世界也都都要毁灭的,没有必要特别执著。正在有些人对无常修得不好,总认为房子是实有的、轿车是实有的、身体是实有的...的执著,最后修行绝不会成功。如果我们观修过无常,不不会有这些困扰了。

第8题:

禅宗主张悟修,但有南禅、北禅之分,两者的主要差别就是南禅主张顿悟,而北禅主张()。


参考答案:渐悟

第9题:

二禅天


正确答案: 修成二禅的人所住的天界,在色界的第二重,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在此二禅天的天人,因无寻伺的□动,所以能够避开劫末的大火灾,但因为心中还有喜乐的念头,所以不能避开劫末的大水灾。

第10题:

什么是动中禅?什么是静中禅?


正确答案: 动中禅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动作,都要清清楚楚的觉察到。只要在动,就要觉察当下明显的动,以及动的整个过程。如吃饭、喝水、洗衣、走路,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觉察当下的每一个动作。
静中禅是静坐时,采用出入息念。当心散乱时,用深呼吸或数息法,让心稳定下来。稳定之后,保持客观的觉察与放松。这是出入息念与四念处相配合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