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借工部局查封了刊登《革命军》的《苏报》,将宣扬革命的()逮捕囚禁,造成震动一时的“苏报案

题目
多选题
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借工部局查封了刊登《革命军》的《苏报》,将宣扬革命的()逮捕囚禁,造成震动一时的“苏报案”。
A

陈天华

B

章太炎

C

邹容

D

徐锡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03,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谬论的是()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中国近代,主要刊登国货广告的报刊有()。

A《苏报》

B《申报》

C《湘报》

D《新闻报》

E《昭文新报》


A,C,E

第3题:

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发行的《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14日。《:苏报》又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当局严加查办,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自动投案。由谳员孙建臣、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人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人进行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对这一案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这表明清廷实行公开审判原则

B.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C.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的领事裁判权受到了限制

D.这表明清廷变法修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正确答案:B
[考点]会审公廨
[解析]领事裁判权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的旨在使其在华侨民获得治外法权保护的一种司法特权。又称“治外法权”。但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他们还极力干预中外混合案件中以中国人为被告的各种案件,观审制度与会审公廨的设立正是这种侵略扩张的结果。
会审公廨是清朝地方政府设在租借内审理中外混合案件的审判机关,实际上由外国人控制,是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扩大和延伸。事实上,所谓“会审”,只是徒有虚名,审判的主动权完全被外国领事所操纵,中国官员仅仅被当作象征性的“花瓶”来做陪衬。本题中章炳麟、邹容公开倡导革命,一旦革命爆发,势必影响外国的在华利益。英国副领事参与对二人的审理,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故B项正确。A、C豫项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不当选。
[难度系数]*

第4题:

《苏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它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6~1900)由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打着“日商”的旗号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注册,是受日本外务省控制的一家报纸;第二阶段(1900~1902)由中国人陈范接办,“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时人多以康党目之”;第三阶段(1902~1903)陈范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由改良派的支持者变为革命派的支持者。当时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陈范同他们接触,并于1903年5月27日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该报遂成为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言论机关。
《苏报》自章士钊主持后,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宗旨,决心“扔出一束手榴弹轰开局面,报馆被封在所不惜”。因此从6月1日起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当时,清末著名革命家邹容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立即加以介绍。章士钊发表《读<革命军>》一文,称颂它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接着又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把此书的发行说成是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因此引起清政府的注意。6月底,该报又发表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论调,文中以轻蔑的口吻骂光绪皇帝是“载聒小丑,未辨菽麦”,说他跟慈禧太后没有区别,都是“汉族的公仇”。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二天,蓄谋已久的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勾结,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窑第二天自动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欲置之于死地,遭租界当局拒绝。于是,一场以洋人做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活动于7月15日开始了。章、邹以珐庭为讲坛,无情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和卖国丧权的罪行,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起初,租界当局判章、邹两人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后来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其结果是扩大了茧命派的影响,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界的控制力量。

第5题:

《苏报》和苏报案


正确答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吹鼓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借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进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第6题:

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成为轰动一时的“《苏报》案”。

A.秋瑾

B.徐锡麟

C.蔡元培

D.章炳麟


参考答案:D

第7题:

“鄂师既举,各省尚多迟回观望”,沪苏志士“冒诸险艰,创义于沪上。尔时大江震动,纷纷返正……其后金陵负固,各省义师,云集环攻,此其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孙中山这番言论有感于()

  • A、沪苏志士推动了湖北军政府成立与清政府的瓦解
  • B、沪苏志士为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创造了有利形势
  • C、迫于袁世凯的反革命威压被迫妥协退让
  • D、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潮的迅速到来

正确答案:B

第8题:

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是()。

A.《中国白话报》

B.《杭州白话报》

C.《安徽俗话报》

D.《苏报》


正确答案:A

第9题:

中国近代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 B、《上海新报》
  • C、《时务报》
  • D、《苏报》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正确答案: 《苏报》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是上海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一些著名人士如章太炎、章士钊、邹容等人聚集在报馆主人陈范周围,大力宣传民族革命的主张,这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1903年6月,清政府密谋上海租界拘捕了章太炎、邹容、陈范等人。7月7日,上海租界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