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的内容,“病发不足”时的治疗,应当是(  )。

题目
单选题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的内容,“病发不足”时的治疗,应当是(  )。
A

标本同治

B

本而标之

C

标而本之

D

先治其本

E

治标即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论,“甚者独行”指的是()。

  • A、急则治其标
  • B、急则治其本
  • C、病程中标本独治
  • D、疾病严重独治其标本
  • E、不经医生治疗独自治疗

正确答案:D

第2题: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应“先治其本”者为()

  • A、先中满而后烦心者
  • B、病发而有余者
  • C、阳虚外感者
  • 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 E、病发而不足者

正确答案:A

第3题: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宜先治标的有()。

  • A、先寒而后生病者
  • B、先病而后生寒者
  • C、大小便不利者
  • 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 E、先病而后泄者

正确答案:C,D

第4题:

《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

  • A、正
  • B、误
  • C、逆
  • D、从
  • E、顺

正确答案:C

第5题:

据《素问•热论》,试论伤寒六经的主证、病机、传变规律及预后。


正确答案:太阳伤寒:头项痛,腰脊强。足太阳膀胱经从头下项,挟脊抵腰中,太阳感寒,经气不利所致。阳明伤寒: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阳明主肌肉,经脉挟鼻络于目,感寒后经气不利所致。少阳伤寒:少阳经主胆,其经脉循于两胁肋,上络两耳,故感寒可见胸胁痛而耳聋。太阴伤寒:太阴脉散布于胃,络于咽嗌,故感寒可见腹满而咽干。少阴伤寒: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所以感寒可见口燥舌干而渴。厥阴伤寒:厥阴脉环阴器络于肝,故感寒则见烦闷,阴囊收缩。
传变规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预后:无论三阴三阳,多为实证、热证,预后一般良好;两感于寒者,预后较差。

第6题: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 A、病发而不足者
  • B、病发而有余者
  • C、大小不利者
  • D、大小利者
  • E、先病而后逆者

正确答案:C

第7题: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论,“间者并行”指的是()。

  • A、间断性治疗
  • B、轻证标本同治
  • C、病程中标本同治
  • D、间歇性疾病标本同治
  • E、病程中所有方法一起

正确答案:B

第8题: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 A、先病而后逆者
  • B、先逆而后病者
  • C、先寒而后生病者
  • 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正确答案:D

第9题: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本的是()

  • A、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 B、先病而后泄者
  • C、先泄而后生他病者
  • D、先病而后中满者
  • E、先中满而后烦心者

正确答案:B,C,E

第10题:

结合《素问•标本病传论》谈谈根据病情确定治疗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1)先治本病
本节指出:“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一般地说,标根于本,病本能除,标亦随之而解。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是治疗中的根本大法。
(2)急则治标
标本先后的治疗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病情的缓急灵活处置。本节指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一般来说,在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标病将要危及生命,或在诸多病理矛盾中,标病成为突出的重要矛盾时,当先治标,否则恐贻误病机,甚则危及生命。本节提出的“中满”及“小大不利”只是示范而已。
(3)间者并行
即病情轻缓者,应标本兼治。也就是说,病情轻缓者未必独治其本。从临床实际情况看,病证属纯阳纯阴、纯虚纯实者少,虚实夹杂、表里相兼、新旧同病者多。在病势不甚急危的情况下,多数应标本同治。当分析标本偏颇的侧重,或治标顾本,或治本顾标,或标本齐顾。
(4)甚者独行
即指疾病严重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标急则独治其标,本急独治其本,是谓“独行”。如《伤寒论》第93条有“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按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分,表证身疼痛为先病,属本;里证下利清谷为后病,属标。现标病为急故先以四逆汤救里治标;待里病缓解则相对地说本病为急。故继以桂枝汤救表治本。
(5)标本先后
本节说:“病发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这是根据病证虚实确定标本先后治则,具体实践时还须结合虚实的轻重缓急,审证论治,亦非固定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