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物标;长、短脉冲
远距离物标;增益
一片积雨云下的物标;雨雪干扰抑制
远距离物标;调谐
第1题:
航行于A1.A2 和A3 海区船舶无线电设备的配备要求是什么?
(1)一台能发送和接收的VHF 无线电装置,须具DSC功能;
(2)一台能在9 GHz 频带上工作的雷达应答器;
(3)一台NAVTEX 业务广播的接收机;
(4)一台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卫星EPIRB);
(5)一台接收来自Inmarsat 增强群呼系统的海上安全信息的无线电设备(EGC 可免除);
(6)一台Inmarsat 船舶地面站(C站);7.具DSC功能的MF/HF设备;
关键词:船舶类,SOLAS附则,第IV 章7条1款.第10条1.2.3款;
原文:7.1 每艘船舶应设有:
.1 1台能发送和接收的VHF无线电装置;
.2 1台能在VHF70频道上保持连续DSC值班的无线电装置,该装置可以与第7.1.1.1条所要求的功能分开或相结合;
.3 一个能够以9 GHz 波段或自动识别系统指定频率操作的搜救定位装置;
.4 1台能接收国际NAVTEX业务广播的接收机;
.5 1台接收来自INMARSAT增强群呼系统的海上安全信息的无线电设备(如果船舶航行在INMARSAT所覆盖的,但不具有国际NAVTEX业务的任何区域内)。但是,如果船舶仅航行在具有高频(HF)直接印字电报海上安全信息业务的区域,而且该船已装设了能接收这种业务的设备,则可免除本要求。
.6 1台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卫星EPIRB),且应考虑到第8.3条的规定;
10.1 超出A1和A2海区,但仍在A3海区范围内航行的每艘船舶,除满足第7条的要求外,如不符合本条2的要求,则还应设有:
10.2超出A1和A2海区,但仍在A3海区范围内航行的每艘船舶,除满足第7条的要求外,如不符合本条1的要求,则还应设有:
.1 1台在1605-4000KHZ和4000-27500KHZ频带内的所有遇险与安全频率上,为遇险与安全目的进行发送和接收的中/高频(MF/HF)无线电装置:
.1.1使用DSC;
.1.2使用无线电话;和
.1.3使用直接印字电报;和
.2 能在2187.5KHZ、8414.5KHZ频率上以及至少在遇险和安全DSC频率4207.5KHZ、6312KHZ、12577KHZ或16804.5KHZ中的一个频率上保持DSC值班的设备;在任何时候,应能选择这些DSC遇险和安全频率中的任一频率。该设备可以与上述.1所要求的装置分开或与其合为一体;和
.3 通过除HF以外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启动发送船对岸遇险报警的装置,该遇险报警的发送可以:
.3.1通过在406MHZ频率上工作的极轨道卫星业务进行;此要求可由第7.1.6条所要求的卫星EPIRB予以满足,该卫星EPIRB应位于靠近船舶通常驾驶的位置,或能从船舶通常驾驶的位置遥控启动;或
.3.2一个船舶地球站通过INMARSAT的地球同步卫星业务进行;和
.3.2.1 1台INMARSAT地面站;或
.3.2.2 第7.1.6条所要求的卫星EPIRB,该卫星EPIRB应位于靠近船舶通常驾驶的位置,或能从船舶通常驾驶的位置遥控启动;和
.4此外,船舶应能通过在1605-4000KHZ和4000-27500KHZ频带内工作频率上工作的MF/HF无线电装置,使用无线电话或直接印字电报进行发送和接收一般无线电通信。此要求可由上述1所要求的设备增加该性能予以满足。
10.3在本条1.1、1.2、1.4、2.1和2.3中所规定的无线电装置应能从船舶通常驾驶船舶的位置启动发送遇险报警。
第2题:
船舶遇险时选用什么设备报警,主要取决于().
第3题:
当船舶航行工况变化时,轮机员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在大风浪中航行应增加油门降低船舶摇摆
B.船舶满载航行时,应增加油门保持原转速航行
C.由浅水区进入深水区航行,应减小油门
D.双机双桨船舶转弯时,应特别注意内桨机负荷的变化
第4题:
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有关条款要求,≥10000总吨航行于近海的船舶要求配备雷达()
第5题:
船舶雾天航行,如备有雷达,应将雷达开启,派专人进行()随时报告情况。
第6题:
船舶雾航中使用雷达助航时,应注意()。
第7题:
当船舶在雾中航行,则()。
第8题:
A、在大风浪中航行应增加油门降低船舶摇摆
B、船舶满载航行时,应增加油门保持原转速航行
C、由浅水进入深水区航行,应减小油门
D、双机双桨船舶转弯时,应特别注意内桨机负荷的变化
第9题:
大洋航行,使用空白海图时,应将早、中、晚的船位移到航用海图上,以便及时了解船舶周围海区情况。
第10题:
船舶航行在战争海区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