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操作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 某学生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值,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有强氧化性B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质量变轻,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发现浓度偏低,可能由于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事先未干燥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题目
单选题
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操作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某学生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值,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有强氧化性

B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质量变轻,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发现浓度偏低,可能由于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事先未干燥

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A
解析:
A项,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但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A项正确;8项,室温下,铁(或Al)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工业上常用铁罐车(铝罐车)运输浓硫酸(或浓硝酸),B项错误;C项,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C项错误;D项,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若溶液为中性或酸性溶液则所测得的pH不变或偏高,因而不一定会使结果偏低,D项错误。故选A。

第2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下面是氯水性质检验的微型实验设计:?
(1)实验用品?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双通管1个、单孔塞2个、Y型管l根、小试管2个、15?mL医用一次性注射器1个、胶头滴管1个、止水夹2个。

(2)实验装置?
如图,用带Y型管的橡胶塞事先塞紧双通管的下端.Y型管与小试管用橡皮管(带止水夹)固定,一支小试管中装入pH试纸(用润湿的pH试纸贴在试管壁上)、AgNO3溶液,另一支小试管中装入滴有KSCN的新制FeSO4溶液(用少许植物油液封)。事先在通风橱下用向上排气法在双通管中收集满氯气(通过观察气体颜色确定氯气是否集满)。取下椽胶塞.立即用带有注射器(注射器有水)和胶头滴管(滴管里装有适量CCL)的橡胶塞塞紧双通管的上端。


(3)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观察双通管中收集的氯气的颜色(用白纸做背景)。可以看到黄绿色气体,说明氯气为黄绿色。

②用针筒向双通管中注入约3?mL蒸馏水,静置半分钟,观察气体及溶液颜色变化(用白纸做背景)。溶液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有少量氯气溶于水。

③向双通管中滴入适量的CCl4,液面不超过Y型管为宜,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上层溶液无色.下层溶液为黄色。

④将针筒中剩余的蒸馏水注入双通管中。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gNO3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滴有KSCN的新制FeSO4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氯水具有强氧化性。

⑤分别打开Y型管上的止水夹,依次观察小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氯水的性质以及组成。

(2)上述微型实验有哪些优点?


答案:
解析:


(2)上述微型实验的优点:
①实验效率高。这套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氯水的制备、氯水颜色的观察、氯水的萃取、氯气与水反应产物的检验、氯水的漂白性),整套装置能在4min内完成上述所有实验。
②整个实验过程无氯气泄露。安全性高,绿色环保。
③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能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刺激,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3题:

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正确答案:D

A项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置溶液,要将固体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容量瓶中,A项错误;B项pH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变待测夜的浓度,从而测定不准,B项错误;C项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浓盐酸洗涤并灼烧,如用NaOH洗涤会使NaOH粘附在铂丝上,干扰检验其它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错误;D项正确。

第4题: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结果产生偏低影响的是()

  •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B、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
  • 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正确答案:C

第5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为: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下面是某老师对此实验的改进:
如下图所示,配制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取适量的棉花蘸取,把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塞在干燥管内,细管l:7也塞上。玻璃管上分别缠上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浸有KMn0。溶液的布条。试管内加入2mL浓硫酸,按图连接装置。加热,待浓硫酸快要沸腾时撤离酒精灯.并把铜丝钩迅速放下,令反应的铜丝完全浸没在硫酸里,反应立即开始,可以看到白色烟雾的生成,待安全装置内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品红试纸和浸有KMn04。溶液的布条褪色时,将铜丝钩拉升,此时试管中溶液为蓝绿色,几乎没有黑色。反应完成后,静置5分钟,等多余的S02被棉花吸收为止。然后取下安全装置的试管,让同学体验S02的气味,加深印象。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写出该改进实验设计的优点。(写出3个方面)
(2)简述上述改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答案:
解析:
(1)改进实验的实验优点:
①实验装置简单易操作,能够突出实验主题,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②实验现象明显直观,使学生形成较深刻的印象。
③此实验装置中,铜丝钩和铜丝是分开的,可反复实验,节省资源。
④铜丝钩上下移动,令反应具有可控制性,避免浪费药品和污染环境。
⑤用品红试纸取代了品红溶液,反应见效快,缩短了反应的时间,而且增加了浸有KMn0。溶液的布条,布条褪色更强调了S02的强还原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S02的性质。
⑥实验的可控制性令产生的S02较少,尾气可以被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吸收,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⑦反应后的溶液颜色为蓝绿色,加水稀释后为蓝色,几乎没有副产物的生成,效果明显。
(2)注意事项:
①浓硫酸的量不宜过多,2 mL就可以,否则浪费药品;铜丝应事先经过打磨,确保上面的保护层剥落。
②在加热浓硫酸时不要把铜丝放下,待浓硫酸开始沸腾时迅速将其放下,并撤离酒精灯。
③仔细观察现象,待安全装置中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品红试纸和浸有KMn04溶液的布条褪色时,迅速将铜丝钩拉升,停止反应。
④反应完成后,一定要静置几分钟后,再让同学体验s02的气味,防止中毒。(注:此时S02的量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让学生亲自体验到S02的气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此种味道.就可以辨别出是S02。)

第6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实验试剂及仪器:?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氯水、KSCN溶液、铁粉、锌片、铜片、稀硫酸、胶头滴管、试管?
(2)实验记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②中,有部分同学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就出现了血红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由于实验员失误,可能导致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2+,如何检验是否有少量Fe“的存在?
(3)作为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1)可能的原因是氯化亚铁溶液中的Fe2+被氧化,Fe3+与KSCN反应显红色,若实验中出现红色,说明有Fe3+,所以可能是这些同学的溶液已经发生了变质。
(2)可向此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由于高锰酸钾与Fe2+反应,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说明含有Fe3+。
(3)实验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方案设计;②指导学生做好探究;③指导学生做好表达交流;④对学生的探究做好总结。

第7题: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所测定的pH值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人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

答案:B
解析:
湿润的pH试纸测碱溶液的pH相当于将碱性溶液稀释,pH减小。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C=n/V可知,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导致所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定中和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的中和热偏小。故本题选B.

第8题:

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等。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A.一定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B.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
C.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D.用浓氨水和浓盐酸进行氨和氯化氢反应的实验

答案:C
解析:
在中和滴定实验中不需要玻璃棒,其余都需要,答案选C。

第9题:

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 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把导管从水槽中移除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 ① 用分析天平称取11.7 068g食盐; ② 用量筒量取15.26 mL HCl溶液; ③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是3.5; ④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Cl用去23.10 mL NaOH溶液。 其中合理的数据是()。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